天乍低,又云起,寒催始作。
霏微飘遍,渐带檐声萧索。
促愁眠、玉人无绪梦初觉。
银蒜且教开,想湿燕、飞迟帘幕。
炉灰润死,香费重熏嫌薄。
怪坐来、冷延苔意上春阁。
意度。
柳陌烟丝,桃堤风瓣,应是泪妆新学。
更莺困梳翎,碎珠弹却。
靡靡江路,感连空芳草,青深于昨。
别有归渔,漾楫冥蒙,蓑重难著。
还待宵阑,同听疏灯落。
【注释】
- 白苎:白色的苎麻布,这里代指白麻纸。
- 天乍低,又云起:形容天色忽然昏暗下来,天空中云彩翻涌。
- 霏微飘遍:雨下得很小,但细密如丝。
- 渐带檐声萧索:雨声逐渐地渗入檐边,显得凄凉、寂静。
- 促愁眠:催促人早早地上床睡觉。
- 玉人:美女。
- 银蒜:银烛台。
- 想湿燕:想象燕子被雨水打湿了翅膀。
- 炉灰润死,香费重熏嫌薄:意思是说火已经燃烧了很长时间,但火灰仍然很干燥,香味也变得淡薄。
- 苔:一种草,常绿植物,生长在湿润的地方。
- 意度:心情,意境。
- 柳陌烟丝:指柳树旁的道路上飘满了烟雾。
- 桃堤风瓣:指桃花堤上风中的花瓣随风飘落。
- 莺困梳翎:莺鸟因为寒冷而停止了鸣叫,无法梳理自己的羽毛。
- 靡靡:形容声音低沉、缓慢。
- 江路:江边的小路。
- 连空芳草:形容春天的草地覆盖了整个天空,仿佛与天空相连。
- 别有归渔,漾楫冥蒙,蓑重难著:指的是渔夫们乘着船回家去,水面上雾气弥漫,难以看清楚他们的身影。
- 还待宵阑,同听疏灯落: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起欣赏窗外的月光洒落在窗纸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雨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雨的细密、凄清、缠绵等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一种感慨。
首句“白苎春雨”点明了主题,春雨如同白色的苎麻布般轻盈细腻。接着,诗人用“天乍低,又云起”描绘出天空中云彩翻涌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春雨的磅礴气势。然后,“寒催始作”四字更是将春雨带来的寒冷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严寒。
诗人用“霏微飘遍,渐带檐声萧索”两句描绘了春雨的细微和悠扬。雨水渐渐渗透到屋檐上,使得原本就萧索的气氛更加凄凉。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春雨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感。
“促愁眠、玉人无绪梦初觉。”这一句则描绘了春雨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愁绪,使人无法入睡,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春天的到来。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春雨给人带来的困扰。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写了春雨过后的情景。“银蒜且教开,想湿燕、飞迟帘幕。”这句诗描绘了燕子因为雨水打湿了翅膀而无法飞翔的情景。同时,诗人也在想象着春雨过后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炉灰润死,香费重熏嫌薄”两句则描绘了春雨过后的生活。原本应该享受春雨带来的滋润,但现在却因为雨水而感到不适。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春雨给人带来的困扰。
诗人用“别有归渔,漾楫冥蒙,蓑重难著”三句描绘了渔夫们在春雨中回家的场景。虽然春雨给人们带来了困扰,但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情趣。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这首《白苎春雨》是一首描绘春雨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中,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