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鲁城路,望望尼山峰。
坤灵在其西,颜母在其东。
周原敞宏址,中有文宣宫。
年深岁复改,上雨兼旁风。
苍黄设俎豆,俯仰思仪容。
周旋入寝殿,榱栋半已空。
丹青剥像貌,暴露炎埃中。
因之起深痛,蹙额面发红。
荒苔卧石柱,隐隐双雕龙。
乃知前朝事,规制本穹窿。
兴替岂有时,阙里方尊崇。
纷纷缁黄辈,各自传其宗。
珠林映贝阁,势若争雌雄。
吾曹衣冠士,此涕讵无从。
昨逢中台彦,感旧伤遗踪。
惜哉不共到,独此心忡忡。
他时按部后,为我回青骢。
诗句
- 迢迢鲁城路,望望尼山峰。
- 描述鲁城的路途遥远,视线所及都是尼山(孔子的出生地)之景。
- 坤灵在其西,颜母在其东。
- 指尼山两侧分别有象征母亲和大地的神灵。
- 周原敞宏址,中有文宣宫。
- 描述了周文王时期的广阔场地以及其中供奉孔子雕像的文宣宫。
- 年深岁复改,上雨兼旁风。
- 时间的流逝和天气的变化,暗示了历史的变迁。
- 苍黄设俎豆,俯仰思仪容。
- 在祭祀活动中设置祭品时的心情和对孔子面容的回忆。
- 周旋入寝殿,榱栋半已空。
- 进入寝殿进行祭祀的情景,但寝殿的椽子已经部分腐朽或空置。
- 丹青剥像貌,暴露炎埃中。
- 形容孔子的画像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被灰尘覆盖。
- 乃知前朝事,规制本穹窿。
- 通过观察尼山的古迹,意识到古代建筑的规模宏大。
- 兴替岂有时,阙里方尊崇。
- 历史兴衰更迭是自然规律,但孔子的家乡仍然受到尊重。
- 纷纷缁黄辈,各自传其宗。
- 众多僧人和道士都在这里传承他们的教义和文化。
- 珠林映贝阁,势若争雌雄。
- 描述珠林(佛教寺院)和贝阁(道教庙宇)相互辉映的景象。
- 吾曹衣冠士,此涕讵无从。
- 我等读书人,面对这些遗迹怎能不感慨落泪?
- 昨逢中台彦,感旧伤遗踪。
- 昨天我遇到了一位中台的学者,我们共同怀念过去的历史遗迹。
- 惜哉不共到,独此心忡忡。
- 可惜我们没有一起来到这里,只能独自在这里思念。
- 他时按部后,为我回青骢。
将来有机会访问其他景点,我会骑着这匹青色马回来与你相见。
译文
我走过漫长的鲁城道路,望着远方尼山的山峰。
尼山的坤灵(地灵)在它的西边,颜母(地母)在它的东边。
周原(即周朝的原野)开阔宏伟,其中有孔子的文宣宫。
时光流转,岁月更替,雨水夹杂着旁风(风)吹过。
在祭祀的时候,人们忙着摆好供品,低头思考孔子的容颜。
在寝殿内来回穿梭,看到椽子部分已经腐朽或空置。
壁画上的孔子画像已经剥落,露出了灰尘。
由此引发深深的悲伤,面色发红。
荒废的石柱上卧着苔藓,隐约可见双龙雕。
原来这里曾是前朝的事场所在,当时的规模宏大无比。
历史的兴衰更迭是必然的,但是孔子所在的阙里依然受到人们的尊崇。
许多僧人和道士都在这个地区传播他们的宗教和文化,各自建立自己的学派。
珠林和贝阁互相辉映,就像争夺天下一样。
我们这些读书人,面对这些遗迹怎能不感慨落泪?
昨晚我遇到了一位中台的学者,我们共同怀念过去的历史遗迹。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一起来到这里,只能独自在这里思念。
将来有机会访问其他景点,我会骑着这匹青色马回来与你相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鲁城、尼山等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孔子故乡深厚的情感。诗中通过对比古今、僧道的不同活动以及寺庙与园林的和谐共存,展现了古代建筑和文化的辉煌。诗人通过对孔子故居周围环境的观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作为读书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