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石调丝趁小雨,竹窗清越。萧萧叶下,湘波夜寥泬。
为我鼓一再行,分明只雁,宵吟灞亭愁别。更情切。
低回玉轸,挑灯半明灭。江边枫落,哀猿抱秋月。莫使调入清商,梅花几点吹来,鬓争如雪。
【注释】
解蹀躞:一种曲艺形式。张使君:指张安国(1096-1154),字子高(又作子高)。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进士,官至尚书工部侍郎,卒年五十四岁,葬于今江苏无锡市南郊。郡斋:官署内的书房。弹琴:即“弹琵琶”。吴山人:名不详,据《全宋词》录存,为北宋末民歌手。萧萧:形容风声、雨声等声响的声音。湘波:湘水之波浪。夜寥泬:月色清朗,寂静无声。为我鼓一再行:为我演奏一曲。只雁:指雁行飞过。宵吟灞桥:在长安西南。汉时有灞桥,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唐时有临潼灞桥,在今西安东南。因诗人送别朋友,故云“夜吟灞桥”。情切:感情深切。低回:低回婉转;指弹奏的曲子曲折而委婉。玉轸:古代乐器的一种。轸:乐器中用以悬挂弦线或拨子的圆形木片。挑灯半明灭:挑灯看乐谱。莫使调入清商:不要让乐曲传到清商宫去(古宫名)奏响。梅花几点吹来:指乐曲中的梅花落。鬓争如雪:形容发白,与白雪相比。
【赏析】
这是一首写弹琴赠别的小令。这首词是作者为友人饯行而作,通过描写听琴时的所见所感,表达对友人深情的依恋和惜别的惆怅之情。
上片主要写弹琴的情景。开头二句,写在小雨淅沥之时,倚石调丝趁雨声,竹窗清越,萧萧落叶,湘波之夜,万籁俱寂,环境十分幽静。三、四句以“为我鼓一再行”起笔,点题,接着写听到的是一曲凄婉悲凉的《梅花落》曲,使人联想到了友人即将远行的灞桥之愁。五、六句进一步写自己听曲的感受,曲终人散,只有那一行鸿雁,在空中盘旋着,仿佛在为友人饯行,令人不禁生出无限愁思。结尾两句“更情切”,承上启下,既照应了前文,又引出下文。
下片写别筵上的宴饮情景。开头二句写酒宴开始,主人举杯向在座的宾客敬酒,大家频频举杯,欢声笑语不断。但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兴过后,不免有些寂寞难耐。接着两句以“低回玉轸”起笔,写弹奏《梅花落》曲时的情景。“低回”二字写出了弹者心情的沉郁、悲凉,同时暗示出他弹奏技艺的高超。最后一句“挑灯半明灭”,写弹者在微弱的灯光下,一边弹奏,一边观赏乐谱,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江边枫落”,则点出游子所在之地;“哀猿抱秋月”,则点出游子所经之地;“莫使调入清商”,则点出游子所去之地。这几句既是写景,也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全词构思细腻,层次井然;情感真挚,含蓄深沉;音律和谐,意境优美,是一篇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