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啼鴂不堪闻。明月亦愁君。乌巷衣冠江令宅,多换取、岭树江云。疏拙宁如仆辈,眼看裘马何人。
河桥残角拥行尘。极目楚天分。悲哉秋气青枫下,招山鬼、石竹罗裙。东郭肯容安枕,北山何用移文。

【注释】

建业:即今南京,古称建康。宋荔裳观察:宋代人。

新亭:又名“鸡鸣”,在今南京市南郊的钟山南麓。晋时谢安在此宴集,王羲之等四十一人参加,作序记此事,称为《兰亭集序》,后人称之为“建康风月”。啼鴂(zhuī è):黄鹂的叫声。

明月:这里指月亮。君:你。

乌巷: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区乌衣巷一带。江令宅:指江淹的住宅。江淹字文通,南朝齐时诗人,曾任金紫光禄大夫、骠骑大将军,世称江淹。《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十九》载:“文通尝梦郭璞说:‘江南有杜若,堪为折扇,吾当为卿裂之。’及觉得诗:‘我有一枝罗袖长,将拂行人当路妆;行人去尽独留我,红粉佳人留夕阳。’”岭树、江云:指金陵的山岭和江上云雾。岭树,指钟山。江云,指长江上流动的云气。

疏拙:不拘小节。仆辈:作者自称。

河桥:即朱雀桥,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北岸。《三国志·吴书·孙皓传》:吴国大将陆抗于建兴四年(公元260年)攻魏,兵至武昌而还,过秦淮河。“见城郭萧条,云雨晦暝,都无所睹”。

残角:指傍晚时分,角声断续。行尘:行人扬起的尘土。

极目楚天:远眺中原地区的天空。分:分别。

悲哉:感叹词,表示悲痛之情。青枫:指青枫树,一种落叶乔木。下:树下。

招魂:招请亡魂。山鬼:山林间隐者。石竹:一种草本植物。罗裙:裙子。

东郭:春秋时齐国人,隐居深山,以采薇为生。肯容:愿意容纳。安枕:安然就寝,比喻安心。

北山:指战国时燕昭王修筑的黄金台,后成为燕国的藏书之地。《战国策·燕策》:燕昭王即位之初,欲招贤才来辅佐自己,曾筑黄金台,延纳天下豪杰,但未得志于燕国。后来燕昭王去世,燕易王即位,派人攻打赵国,夺取了黄金台。

移文:书信。

【赏析】

此为咏史诗,通过咏古人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感伤。开头两句是说,新亭的黄鹂哀鸣让人感到难受,明月之下也使人感到愁绪满怀。“明月”二字,既是点明时令,又暗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乌巷”三句写景,意谓旧日衣冠胜地如今已变为荒凉景象。“多换取”三句写事,意谓那些衣冠人物已不再留恋故土,纷纷离开,只求换得岭上的树木、江上的云彩。这几句从景物入手,写出了建业昔非今日之景。

“疏拙宁如仆辈”以下六句议论抒情。意思是说自己等人虽不善于结交权贵,却能安于现状,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即使不能像东阿伯那样受到重用,也可像东郭先生那样隐居深山;北山先生也不会因一封书信而改变初衷,要他搬动一尺高的巨石也是办不到的事。这几句既表明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也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疏拙”两句是说自己并不羡慕那些达官贵人,他们只顾争名夺利而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极目楚天”以下八句是说诗人看到中原地区上空升起的云气和青枫树叶飘落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分,想起东阿伯当年招魂的故事,想到山中的隐者,以及那位不愿为燕国所用而迁走黄金台的北山先生,心中不免悲从中来。这四句由眼前之景引发出对往昔之事的追忆和感慨。最后两句“东郭”两句是说东阿伯虽然隐居深山,但燕王还是派人前去征召,希望他能入朝做官;北山先生也不甘示弱,写信回绝了这一邀请。这两句既表明了他们对过去所受恩宠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坚持操守的决心。全篇通过对建业昔非今日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感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