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行亸鞚,鞭梢徐举,遥指翠巘崒嵂。传闻霭碧霞红处,曾有帝师遗世,就中潜匿。鸟尽弓藏人不悟,渐汉法、与秦同密。好自保、一片苍寒,携筥采芝术。
从此高飞已矣,隙驹相喻,更入野鸡罗毕。赤松安在,引来商皓,凄断戚姬鸣瑟。想山中定是,鹤怨猿惊怪重出。徘徊晚、半钩残月,隐隐星光,浓云深似漆。

【注释】

八归:唐教坊曲名。又名《醉桃源》。此为词牌名。

亸(duǒ)辔(pèi):长缰绳。

翠巘(yǎn):青翠的山峰。巘,小土山。

帝师遗世:传说中道教高士张果老曾隐居华山,自称太玄真人,号紫阳先生。

鸟尽弓藏: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比喻功臣被弃置不用,贤者遭毁谤。

汉法、秦同密:汉代法网严密,与秦朝一样。

保:保护,保全。

苍寒:青色寒冷。

罗毕(luò bì):指深山。

商皓:商山四皓之一,姓夏名正,西汉人。相传他曾在渭水钓鱼,不慕功名,后辞官归隐。

戚姬:即戚夫人,汉惠帝皇后。

山中定是:必定是,必然是。

鹤怨猿惊:语出《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传说中舜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舜妃娥皇、女英二妃,闻舜死悲哭不已,泪洒苍梧之浦,化为斑竹。后人因以“斑竹”代称湘妃。

重出:又现。

徘徊:来回走动。

半钩残月:月亮已过一半,余光如钩。

【赏析】

这首词写秋夜山林中的景色和游子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质朴,意象清幽,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上片写秋夜游子在山林间徘徊的情景。起首三句写游子在山间闲行,用鞭梢轻轻扬起的动作描绘出游子悠闲自在的神态。次句“遥指翠巘崒嵂”,写远处山峦起伏、青翠欲滴的景象,渲染了秋夜寂静而深邃的气氛。第三句“传闻霭碧霞红处”,写传闻中那里有一片碧绿的云霞,令人神往。第四句“曾有帝师遗世”,写传说中的道教高士曾隐居于此,留下许多遗迹。第五句“就中潜匿”,暗示了这些传说中的人物都是隐逸之士。第六句“鸟尽弓藏人不悟”,用典说明这些人最终都落得被抛弃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命运的感慨。第七句“渐汉法、与秦同密”,用汉法严刑峻法与秦朝一样残酷无情来衬托出自己的处境。最后一句“好自保、一片苍寒”,表明自己要像一片苍凉的山峰那样坚韧不拔,独自面对困境。

下片写游子离开山林的决心。第八句“从此高飞已矣”,表明自己的离开只是暂时的,将来还会重返山林。第九句“隙驹相喻”意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就要告别了。第十句“更入野鸡罗毕”,用“野鸡”暗指官场,表达出离开官场的决心。第十一句“赤松安在”,用典指隐居山林的道士赤松子,表示自己要像赤松子一样远离尘嚣,过上隐逸的生活。第十二句“引来商皓”,用商山四皓的故事来比喻自己即将离开仕途,回到山林中隐居生活。第十三句“凄断戚姬鸣瑟”,用戚夫人的故事来暗指自己即将离开官场,回归自然。最后一句“想山中定是,鹤怨猿惊怪重出”,表明自己离开朝廷后,必然会受到山林的欢迎,因为那些曾经受到迫害的隐士们一定会欢迎他回来。最后两句“徘徊晚、半钩残月,隐隐星光,浓云深似漆”,描绘出自己离开皇宫后,在山林中徘徊的孤独场景。月光如钩,星光闪烁,夜色浓重如墨。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夜山林中的景色和游子的心情变化,表达了游子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