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酒初醒处。对立三叉野路。风色偃黄茅,山黑虎腥如雨。
无语。无语。手把青萍竟去。
这首诗的标题是《如梦令 · 送别》,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落日酒初醒处。
夕阳西下,天色已晚,人们在酒馆中喝得微醉,刚刚醒来。
对立三叉野路。
面对一条岔路口,象征着人生的选择和道路的分岔。
风色偃黄茅,山黑虎腥如雨。
风吹动黄色的茅草,山间弥漫着黑雾般的老虎气味。
无语。无语。手把青萍竟去。
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握着手中的青萍,继续前行。
注释:
- 落日酒初醒处:指夕阳下的酒馆里,人们刚刚醒来。
- 对立三叉野路:比喻人生的选择和道路的分岔。
- 风色偃黄茅:风吹动黄色的茅草。
- 山黑虎腥如雨:形容山间弥漫着黑雾般的老虎气味,如同雨点般袭来。
- 无语: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内心的感受。
- 手把青萍竟去:握着手中的青萍,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落日下的酒馆,展现了离别的场景。诗人用“落日酒初醒处”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面对岔路口的选择,诗人用“对立三叉野路”来形容人生的选择和道路的分岔,表达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迷茫和困惑。
诗人描绘了风起时的景象,“风色偃黄茅”,形容风势浩大,黄茅草被风吹弯了腰,形象生动。而“山黑虎腥如雨”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和恐怖,仿佛山林中充满了黑色的老虎气味,给人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感觉。
尽管环境如此凶险,诗人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默默前行,“手把青萍竟去”。这里的“青萍”可能是指手中的剑或武器,象征着诗人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和道路分岔的感慨,以及对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