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一犁雨,盎动江南绿。
林外鸠唤晴,了了吾意足。
平野媚烟态,春山豁新沐。
临水杏几株,破颣烂照目。
垄上春作苦,成就仓中粟。
我负穷巷居,文字愧碌碌。
箪食亦不营,何以自结束。
傥遇植杖翁,躬耕山之麓。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的一次田园之行中写下的,通过描绘春日田园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农耕生活的赞美。
首句“田舍一犁雨,盎动江南绿”描绘了春雨过后,田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意盎然。这里的“江南绿”可能是指江南地区的春天景色,也可能是指农田上的绿色作物。
第二句“林外鸠唤晴,了了吾意足”描述了鸟儿在树林外呼唤晴朗天气,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变化。这里的“了了吾意足”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感受,认为春天的到来让他的心情愉悦。
第三句“平野媚烟态,春山豁新沐”描绘了田野上烟雾缭绕,春山沐浴在初春的阳光下的美丽景色。这里的“媚烟态”和“豁新沐”分别描绘了烟雾和阳光给春天带来的魅力。
第四句“临水杏几株,破颣烂照目”描述了诗人站在河边看着几株杏树下,杏花盛开,烂漫地照入眼睛。这里的“破颣”和“烂照目”形容杏花盛开的样子,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第五、第六两句“垄上春作苦,成就仓中粟”可能是在表达农民在春天辛勤劳作,收获粮食的喜悦。这里的“垄上”和“仓中粟”分别指的是田间和粮仓,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
第七、第八句“我负穷巷居,文字愧碌碌”可能是在表达诗人自己生活在贫困的小巷中,感到自卑和羞愧。这里的“负”和“愧碌碌”分别表示负担和羞愧,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慨。
第九、第十句“箪食亦不营,何以自结束”可能是说诗人过着简朴的生活,不追求物质享受,因此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生计问题。这里的“箪食”和“自结束”分别指的是简陋的食物和生活,展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最后一句“傥遇植杖翁,躬耕山之麓”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希望遇到一位种地的老人,向他请教种地的经验和方法。这里的“傥遇”和“躬耕山之麓”分别表示遇到和亲自耕作,展示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尊敬。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田园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中的“江南绿”、“春山豁新沐”、“破颣烂照目”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同时,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