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绿净无今古,年年夕阳红湿。卖酒人家,试香池馆,一样帘波三尺。荒凉故迹。想曲曲阑干,玉纤曾拍。旧日妆台,杏梁除是燕相识。
袈裟初地又改,剩横枝瘦影,吹透邻笛。老去秋娘,后来词史,画里依然裙屐。垂杨自碧。便啼煞春禽,不成春色。花月沧桑,水楼传赋笔。
【注释】:
南湖:指西湖。绿净:形容湖水清澈碧绿。无今古:不因时间而改变。年年:每年。红湿:夕阳映照下的红色水面。卖酒人家:卖酒的酒家。试香:试新花。池馆:池塘边的亭台馆舍。一样:相同。帘波:帘后的水波。三尺:一丈(古代长度单位)。荒凉:衰败破落。曲曲阑干:曲折婉转的栏杆。旧日妆台:旧日梳妆的台子。杏梁:红色的屋梁,常借指女子。除是燕相识:只有燕子能识别它。
袈裟:和尚穿的衣服。初地:刚刚开始时。又改:重新改变。剩横枝瘦影:只剩下斜斜的枝条和瘦弱的影子。吹透邻笛:吹响了旁边的笛声。老去:年老。秋娘:对歌妓或美女的别称。后来词史:后来成为词史记载的对象。画里依然裙屐:画中的美人仍穿着鞋袜。垂杨自碧:杨柳依旧青绿。啼煞春禽:使春天的鸟儿也为之鸣叫不已。不成春色:无法再现春天的景象。花月沧桑: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世事沧桑巨变。水楼传赋笔:在楼阁中传诵诗文。
【赏析】:
此词上阕写杭州西湖之景,下阕写苏州西湖之美。全词以“南湖”起首,用一“无”字概括了西湖的古今变迁,点出西湖美景之永恒不变。
“年年夕阳红湿”,描绘了西湖一年四季景色各异的迷人画面。西湖的美景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还在于其人文历史,特别是与历代文人墨客的关联更是不可磨灭。
“卖酒人家,试香池馆,一样帘波三尺”三句,通过描绘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中所提到的“柳浪闻莺”、“平湖秋月”等名胜,进一步强调了杭州西湖的独特魅力。
“荒凉故迹”四句,作者想象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断壁残垣与凋敝景象。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感到悲观失望。相反,他看到了那些残存的建筑背后蕴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
“袈裟初地又改,剩横枝瘦影,吹透邻笛”三句,描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虽然环境变化无常,但那些古老的建筑依然屹立不倒,它们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启示。
“老去秋娘,后来词史,画里依然裙屐”三句,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之情。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文学艺术领域,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去怀念、去珍惜。
“垂杨自碧,便啼煞春风,不成春色”三句,通过对垂杨柳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虽然春风已经过去,但垂杨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姿态。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也为整个西湖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水楼传赋笔”,这两句则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他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繁荣与复兴。这种既怀旧又向前看的态度正是这首词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