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棹经。去时骑停。酒醒梦觉愁生。在三更四更。
前宵月明。今宵雨零。行人听此凄清。带泉声树声。
醉太平·再宿紫竹阿
来时棹经。去时骑停。酒醒梦觉愁生。在三更四更。
前宵月明。今宵雨零。行人听此凄清。带泉声树声。
译文:
我回来时划桨,离开时骑马停下来。醒来的时候,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愁。我在深夜三、四点醒来。
前一晚月光明亮,今晚雨水纷飞。听着这凄凉的声音,伴随着泉水声和树声,我不禁感到悲伤。
注释:
- 棹(zháo): 划桨
- 骑停: 骑马停下
- 三更四更: 晚上的第三个或第四个时辰
- 凄清: 形容声音凄凉哀婉,引人伤感
赏析:
《醉太平》是一首词牌名,属于宋词的曲调之一,内容多为描写景物、抒发情感。这首词以“来时”、“去时”开篇,通过对比描绘出作者在不同时间的心境变化。“来时棹经。去时骑停。”一句中,“棹”即划桨,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时的喜悦与放松;而“骑停”则表现出离开时依依不舍的情愫。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时间的变化,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酒醒梦觉愁生。”一句,则揭示了酒后清醒时的孤独与无奈。酒后的梦境虽然美好,但当现实醒来时,却只剩下无尽的愁绪。这种从梦幻到现实的反差,使得读者对作者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三更四更。”一句中,“三更四更”指的是深夜时分,此时人最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前宵月明。今宵雨零。”两句则是对这种感受的具体描述,分别描绘了夜晚的明月和清晨的细雨。这两种自然现象的交替出现,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加深了作者的情感体验。
最后“行人听此凄清。带泉声树声。”一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行人”指的是作者自己,而“带泉声树声”则是指周围环境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使人不禁陷入沉思。
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不同时间的心境变化,并通过对比、描绘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词中的自然景象也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