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棹经。去时骑停。酒醒梦觉愁生。在三更四更。
前宵月明。今宵雨零。行人听此凄清。带泉声树声。

醉太平·再宿紫竹阿

来时棹经。去时骑停。酒醒梦觉愁生。在三更四更。

前宵月明。今宵雨零。行人听此凄清。带泉声树声。

译文:
我回来时划桨,离开时骑马停下来。醒来的时候,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愁。我在深夜三、四点醒来。
前一晚月光明亮,今晚雨水纷飞。听着这凄凉的声音,伴随着泉水声和树声,我不禁感到悲伤。
注释:

  • 棹(zháo): 划桨
  • 骑停: 骑马停下
  • 三更四更: 晚上的第三个或第四个时辰
  • 凄清: 形容声音凄凉哀婉,引人伤感
    赏析:
    《醉太平》是一首词牌名,属于宋词的曲调之一,内容多为描写景物、抒发情感。这首词以“来时”、“去时”开篇,通过对比描绘出作者在不同时间的心境变化。“来时棹经。去时骑停。”一句中,“棹”即划桨,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时的喜悦与放松;而“骑停”则表现出离开时依依不舍的情愫。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时间的变化,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酒醒梦觉愁生。”一句,则揭示了酒后清醒时的孤独与无奈。酒后的梦境虽然美好,但当现实醒来时,却只剩下无尽的愁绪。这种从梦幻到现实的反差,使得读者对作者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三更四更。”一句中,“三更四更”指的是深夜时分,此时人最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前宵月明。今宵雨零。”两句则是对这种感受的具体描述,分别描绘了夜晚的明月和清晨的细雨。这两种自然现象的交替出现,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加深了作者的情感体验。
    最后“行人听此凄清。带泉声树声。”一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行人”指的是作者自己,而“带泉声树声”则是指周围环境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使人不禁陷入沉思。
    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不同时间的心境变化,并通过对比、描绘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词中的自然景象也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