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征衫、初蘋蕙转,短长亭外岐路。人归并带春归也,最是难销离绪。相送处。祇剩得、桥边杨柳迎烟舞。千丝万缕。纵折尽柔条,吹残冶叶,回首黯无语。
江南好,一路杏花酥雨。酒帘钓艇遥浦。蒌芽荻笋鲈鱼美,风味故园如许。三泖住。还肯念、天街走马高阳侣。红兰白纻。但月冷帘旌,背灯枕手,曾有梦随去。

【赏析】

《摸鱼儿·送人还云间》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阕写别情,以柳条、杨柳喻人,写送别的依依惜别之情;下阕则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光,表现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融,含蓄深沉。

“着征衫、初蘋蕙转,短长亭外歧路。”起句即点出送别的场景,着意渲染离别的氛围:身着征衣(远行的服饰),刚刚过了春末夏初时节,正是花草飘香的时候,在短短的长亭之外岔道上,人们告别启程了。这几句为下文写送别作铺垫。“苹”、“蕙”二字,既写出了时间,也写出了环境。

“人归并带春归也,最是难销离绪。”这是说:行人带着春天一同回来,但最难消磨的还是离愁别绪啊!“并带春归”,化用了杜甫诗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见《登楼》)而更进一层,说出了春天和行人一起归来的意思。“最是难销离绪”,则把“人归”“春归”联系起来,突出了离愁别绪最为难以消解的主旨。

“相送处,祇剩得、桥边杨柳迎烟舞。”“祇”通“只”。这三句的意思是:送别的地点,只有那桥边的杨柳在迎风起舞。“杨柳”是别离的象征,杨柳迎风起舞,是作者想象中送别时的情景。“相送处”三字,点明了地点,“祇剩得”三个字,表明了送别的人不多。“桥边杨柳迎烟舞”,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到杨柳身上,从杨柳的姿态中,我们不难想象出送别的场面是多么悲凉凄苦。

“千丝万缕。纵折尽柔条,吹残冶叶,回首黯无语。”“千丝万缕”形容离别的深情,千丝万缕,比喻情意深长。“吹残”指柳叶被风吹落,暗寓诗人内心的伤感和无奈。“回首”两字,则将视线从杨柳身上收回来,回到了送别的人的身上。他们黯然神伤地目送着行人离去。

“江南好,一路杏花酥雨。酒帘钓艇遥浦。”这三句的意思是:江南真好啊,沿途都是如酥似蜜的春雨,酒旗飘扬的酒家,渔船在远处的水面上缓缓行驶。“杏花”是江南的特有物产,也是江南春天的标志之一,因此用“杏花”来形容江南的景色,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色彩明丽。“一路”两字,则强调了江南的美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从而进一步烘托了江南的美好。“渔舟小楫”四字,则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画中,领略江南之美。

“蒌芽荻笋鲈鱼美,风味故园如许。”前三句描写江南水乡的美景,后两句则是说江南的美食也很多,风味独特,与故乡一样。“风味”一词,既包括了食物的味道、品质,又包括了家乡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三泖住”三字,则点明了送别人的居住之地。“天街走马高阳侣”,意思是说:高阳城中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月冷帘旌”一句,则写出了当时送别之时的环境氛围:夜已深沉,月亮清冷,寒光透过帘幕照入室内。“背灯枕手”,则表现出了送别时的寂寞与孤独。这几句,既写出了送别时的景况,又写出了送别时的心态,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红兰白纻”,“红兰”是一种红色的兰花,“白纻”是一种白色的麻布。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月光寒冷,灯光幽暗,但我却能想起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曾有梦随去”,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上阕写别情,以柳条、杨柳喻人,写送别的依依惜别之情;下阕则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光,表现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融,含蓄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