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目注大江东。一重山色外,又千重。江流屈折万山中。流不尽,尽处有丹枫。
桥影卧如虹。也曾携浊酒,缆孤篷。如今渔火乱遥烽。寒山寺,夜半尚鸣钟。

【注释】

高楼:高高的楼。目注:注视,凝神远望。大江东:指长江。又千重:又一层、第二层。万山中:在万山之间。流不尽:江水永远流不断。尽处:尽头。丹枫:红色的枫树。桥影卧如虹:桥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像彩虹一样。缆孤篷:把船缆紧系在桅杆上。如今渔火乱遥烽:现在渔船上的灯火和远方的烽烟搅在一起。寒山寺:位于今苏州城西阊门外七里山的寒山寺,是著名的古刹。鸣钟:夜晚敲响钟声。

【赏析】

这首词写登高望远,抒发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及羁旅之愁。

“高楼目注大江东”,起笔即点出“登高”二字,点明“望”字,并写出所望之景。首句以“目注”二字领起全篇,说明作者是从高处俯瞰大河。

“一重山色外,又千重”,两句写长江曲折蜿蜒,两岸山峰连绵起伏,景色极为壮观。

“江流屈折万山中,流不尽,尽处有丹枫”,三、四两句写江水奔流不息,在万山之中曲折蜿蜒,一直流向远方,直至尽头。而那终年红艳的枫叶,更使江水显得更加流长无尽。这两句既是描写江水的奔腾和枫林的绚丽,又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此情融于景物之中,含蓄蕴藉。

下片由望乡转为怀人。“桥影卧如虹。”桥在水中倒影,好像彩虹一样。这句是说,江面上的桥梁倒映在江中,如同彩虹一般美丽。

“也曾携浊酒,缆孤篷。”曾几何时,诗人还常常带着酒,系着帆篷,独自漂泊在大江之上。这里既表明自己当时的生活状态,也暗示自己的孤独和漂泊。

“如今渔火乱遥烽”,“乱”“遥”,都是形容词语用得十分准确。渔火,即渔船上点燃的灯火;遥烽,即远处烽火台上燃起的烽火。渔火与烽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寒山寺,夜半尚鸣钟”,寒山寺,即寒山寺塔或寒山院塔,位于苏州城外西北的寒山山上,始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为初唐时期的著名古塔。相传唐代诗人张继因应试落第,游寒山寺后写下了一首《题寒山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淮月晓,风正一帆悬……”这首诗就是人们所称的《枫桥夜泊》诗。张继在寒山寺留宿之后,半夜听到钟声,遂作此诗,后人将这首诗附会到寒山寺塔上。

【译文】

站在高楼之上,远远望去长江向东流去,一层层山峦之外还有更多的层峦叠嶂。长江在万山中间曲折蜿蜒,永不停息地流淌着。桥影倒映在江水中如同彩虹一般美丽。曾经也带着酒壶系着船舷独自漂流在大江之上。如今的渔火和远方的烽烟搅在一起,寒山寺,夜半时分仍响起悠扬的钟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