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如水,注金盘仙露。病眼非花亦非雾。念九霄多处,梦影巢痕,秋衾短,攲枕六更重数。
影娥相识惯,白发貂裘,此夕危楼倚江浦。澹影不成描,荇藻痕交,倩谁画此翁来去。与旧日吴刚话凄清,为长皱西南,纤纤眉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创作风格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把握诗中主要意象及其意境特点;然后分析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同时参考注释,理解全诗的意思。此题要求考生“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属于综合赏析类的试题,要求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读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月华如水,注金盘仙露。” 以“玉盘”比喻月亮,是写月色之美;“注金盘”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如同用金子做成的盘子倒出的仙露。“玉盘”与“仙露”均为虚写,突出了月色之美。
- “病眼非花亦非雾。念九霄多处,梦影巢痕,秋衾短,欹枕六更重数。” 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把眼睛比作生病的样子,写出了眼病之严重。同时用“巢痕”“秋衾”“六更”等词语写出了诗人因眼病而失眠的情况。
- “影娥相识惯,白发貂裘。此夕危楼倚江浦。” 这里以嫦娥自喻,写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 “澹影不成描,荇藻痕交。倩谁画此翁来去?” 用“荇藻”代指江水,写出了自己孤寂凄凉的处境。同时通过“倩谁画此翁来去?”表明自己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苦闷心情。
- “与旧日吴刚话凄清,为长皱西南,纤纤眉语。” 这里以李白自比,写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通过“吴刚”,写出了李白对月亮的特殊感情。最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孤寂凄凉的处境,以及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的心情。
- 此题为综合赏析题,考生需先明确本诗词的主旨大意及情感基调,然后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作用,再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最后从结构上分析其构思特点。
【答案】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下像水一样澄澈的光辉,好像天上的仙人将仙露倾泻在玉盘中。我的眼睛已经不能看到花朵或云雾了。想起天上的广漠天空之中,有多少神仙居住着,梦中的身影也在那里留下了踪迹。秋天里我的被子又短又薄,半夜里我斜倚在枕上难以成眠,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重新躺下。
我与嫦娥相知甚久,白发苍苍,穿着貂皮大衣。今夜在这高耸入云的危楼上倚着栏杆,凝望着江水东流。江面上的波纹仿佛是美人细长的眉毛轻轻摆动。
赏析: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首句以“月华如水”起兴,用“玉盘”“仙露”来形容月光的美丽,既写出了月色之明,又写出月光之柔。接着以“病眼非花亦非雾”一句,写自己因为眼病,看不到花儿或云雾。但“病眼”并不是看不见,而是看不见花儿或云雾而已。“念九霄多处”二句,写自己因为眼病而失眠,睡不踏实。“秋衾”是秋天的被子,“欹枕”是歪斜地躺在枕头上,都说明自己因眼病而失眠。“影娥”三句,写自己因眼病而失眠,只能看见月亮的影子。“影娥”即月亮,“巢痕”指月影,“秋衾短”指秋天的被子薄,都是实写。“欹枕六更重数”是写自己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直到天快亮。“影娥”三句是虚写,是说自己在想象之中看到的月影。“澹影不成描”是说自己想象的月影也不像图画中的那么美,“荇藻痕交”,意思是说江水波纹纵横交错的样子很像荇藻。“倩谁画此翁来去”,意思是说谁能为我画出我这位独居的人呢。“倩谁画此翁来去”的意思是说谁能为我画出我这位独居的人呢。“吴刚”即吴刚树(桂树的别名),相传是月中的桂树精,他经常伐木做斧头给砍树人做工具。“为长皱西南”,意思是说吴刚因为长年劳累,所以额头上总是皱纹横生。“纤纤眉语”意思是说我思念你,想念你的眉头紧锁,像是在说话。最后两句是想象中的月神嫦娥对自己说话,意思是想见你一面。
全词以月为线索展开叙述,由月到人,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使词意层层展开,层次分明,曲折婉转,引人入胜,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