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笔催妆,映宫袍、秀色鸾钗相倚。春枕正酣,惊心杜鹃啼起。前番泪湿湘筠,赖梦好、扬州重缔。嫣香,更匆匆、褪却蕃釐仙蕊。怊怅画屏底。
叹明珠乍剖,枉悬娇帨。镜台近、绣褓认,几回凝睇。人闲过眼空花,但锦裀、倩魂犹系。愁悴。问他年、左芬知未。

【注释】

惜秋华:惜春华之易凋,喻女子青春的短暂。耦庚:古制以干支纪年。庚辰年(1800年)是闰年,所以称“偶”。继室:续娶的妻子。郑宜人:即郑氏。哀辞:哀悼词。赋笔催妆:指女子梳妆打扮,准备出嫁。宫袍:帝王所穿的龙袍。秀色鸾钗相倚:形容女子美丽如鸾鸟,其钗与鬓发相映成辉。春枕正酣:春日初起时,美人刚刚睡醒。杜鹃啼起:杜鹃鸟声悲切,使人闻之心伤。前番:上次。湘筠:湘妃竹,一种竹子,古人常以湘妃竹比女子贞洁。梦好:梦中的美好时光。扬州:今江苏扬州。重缔:再次结为夫妇。嫣香:美丽的香气。蕃釐仙蕊:牡丹花。蕃釐,梵语,意为牡丹花,又称“木笔花”。仙蕊,神仙的花蕊。怊怅画屏底:惆怅地凝视着屏风。画屏,绘有山水、花鸟图案的屏风。叹明珠乍剖:叹美玉刚被剖开。枉悬娇帨:枉然挂着精美的丝巾。娇帨,古代妇女用来束腰的一种细软手帕。镜台近:梳妆台上的镜子靠近。绣褓:指小婴儿。几回凝睇:反复凝望。人闲过眼空花:人世间一切繁华如过眼云烟,徒增伤感。锦裀:精美的织锦垫子。倩魂犹系:美丽的灵魂还牵挂于世。愁悴:忧愁而消瘦。问他年:何时再见面。左芬:晋代著名女诗人左思,她与夫婿结婚多年,生有一男两女。知未:知道没有。

【译文】

写文章催促新娘梳妆,她的容颜和宫装相衬,犹如鸾鸟的羽毛和花冠相依。新婚燕尔,沉浸在幸福之中,忽然杜鹃鸟啼叫起来,使人心碎。上次梦见自己泪湿湘妃竹,庆幸梦好,得以在扬州重新结为夫妻。那艳丽的花香,又迅速褪去,只剩下牡丹花蕊。惆怅地凝视着屏风,叹息珍珠刚被剖开,枉挂娇美的丝巾。镜台近处,小宝宝认出了母亲,反复凝视。人世间一切都像过眼云烟一样,徒增伤感。锦垫上倩魂犹系,美丽的灵魂还牵挂于世。忧愁而消瘦,不知他年能否再相见。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妻子郑宜人的哀辞诗,抒发了她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意,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感伤之情。全诗情感凄婉,语言流畅自然,富有音乐性,堪称佳作。

“惜秋华”三句,追忆当初迎娶妻子的喜庆情景。“秋华”,喻指妻子的青春美貌;“耦庚”,古时纪年方法,以干支纪年,干支纪年中“庚”与“辰”相对应;“继室”,续娶的妻子;“郑宜人”,即作者之妻。此句意谓:我珍惜妻子如秋天的花朵,因她是我续娶的妻子。“赋笔催妆,映宫袍”,“赋笔催妆”,指为新媳妇执笔作书写婚书之事,“宫袍”,皇帝的龙袍;“秀色鸾钗相倚”,形容新妇之美艳,“鸾钗”,即凤凰形的钗头,此处借指新媳妇的头上所插的凤钗;“春枕正酣,惊心杜鹃啼起”,言新妇春睡初醒,听到杜鹃鸟叫声,心为之动。这两句意谓:我为新媳妇执笔作书写婚书的事,看到新媳妇穿着皇后的礼服,头戴鸾钗,真是美艳动人,令人陶醉;正当新妇春睡初醒之际,突然听到杜鹃鸟的鸣叫,心中不禁一惊。“前番泪湿湘筠”,言新妇流泪,是因为思念死去的丈夫左思的缘故。“湘筠”,湖南出产的名贵的竹子,此指代死者之妻。“赖梦好、扬州重缔”,言新妇因梦境美好,而得以在扬州重新与丈夫结合。“嫣香,更匆匆、褪却蕃釐仙蕊”,意谓新妇的美丽芬芳,更让人留恋不已,她的美丽芳容,更是让丈夫难以忘怀。“怊怅画屏底”,意思是惆怅地望着屏风,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全句用四个动词“怅、怨、恨、望”组成,层层递进,情感由浅入深,将亡妻的容颜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叹明珠乍剖”二句,感叹新妇的美貌。“明珠”比喻新妇的美丽如同珍珠一般璀璨夺目;“乍剖”指刚被剖开,暗含新媳妇年轻貌美之意;“枉悬娇帨”,意谓新媳妇佩戴着精美的丝巾,却白白悬挂着它;“锦裀”,指精美的织锦垫子,意谓新媳妇躺在上面,犹如躺在锦垫上一般舒服;“倩魂犹系”,意为美丽的魂灵依然牵挂着世上的这一切;“愁悴”意谓悲伤憔悴,愁苦不堪;“问他年、左芬知未?”这句意谓不知他年是否能再见到这位美好的妻子?“左芬”,晋朝著名女诗人左思的妻子,她与丈夫结为连理枝,感情深厚,但终因疾病而早逝。“左芬”二字点明主题,暗示了作者对已逝去妻子的怀念之情;“问”,反问语气,表示作者对此事的疑问。

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情真意切,情感细腻,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章法井然,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感情以及精湛的艺术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