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苑悽芳讯。黯消魂、亭亭镜影,做成眉晕。碧海青天依然在,偏是圆规难认。漫重溯、春前幽恨。两度伤心秋更苦,料嫦娥、泪也金波陨。千里梦,几曾准。
清游但说良宵近。望婵娟、瑶台笛里,旧情休问。羽盖霓旌经行处,天路闲愁无尽。待传语、纤阿纡轸。露脚斜飞银兔悄,绛霄长、谁寄人间信。灯炷落,漏声紧。

《金缕曲·次日见吾亭词,倚调和之》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咏物抒怀为主,借咏月抒发感慨。全词上片写词人的所见所感,下片则写词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叹:

金缕曲    
次日见吾亭词,倚调和之    
桂苑凄芳讯,黯消魂、亭亭镜影,做成眉晕。碧海青天依然在,偏是圆规难认。漫重溯、春前幽恨。两度伤心秋更苦,料嫦娥、泪也金波陨。千里梦,几曾准。    
清游但说良宵近。望婵娟、瑶台笛里,旧情休问。羽盖霓旌经行处,天路闲愁无尽。待传语、纤阿纡轸。露脚斜飞银兔悄,绛霄长、谁寄人间信。灯炷落,漏声紧。    
  • 注释:
  1. “金缕曲”: 此词牌名,原为宫廷歌曲的名称,此处指杨慎所作的曲子词。
  2. “次日见吾亭词,倚调和之”: 次日,表示第二天;吾亭,即吾亭子,指杨慎自己;倚调,指的是根据某种曲调来创作或改编。
  3. “桂苑凄芳讯”: 桂苑,这里指月亮,因月亮的形状似桂树而得名;凄芳讯,形容桂花散发的香气很凄凉。
  4. “黯消魂, 亭亭镜影, 做成眉晕”: 黯淡无光,令人感到悲伤;亭亭,形容形体高耸;镜影,比喻月亮的形状;眉晕,形容眉毛的颜色像月亮一样有光泽;黯消魂,形容因月亮而引起的伤感情绪。
  5. “碧海青天依然在,偏是圆规难认”: 碧海青天,比喻广阔的天空或者无边的水域;依然在,指仍然存在;圆规难认,比喻无法辨认出月亮的形状。
  6. “两度伤心秋更苦”: 两次因秋天而引起伤心的事情;秋更苦,表示秋天带来的痛苦更深。
  7. “嫦娥, 泪也金波陨”: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神;金波陨,比喻眼泪像金色的波纹一样落下。
  8. “千里梦, 几曾准”: 千里梦,比喻梦想或愿望;几曾准,表示这些梦想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过。
  9. “清游但说良宵近”: 清游,指清明时出游;但说,只是说;良宵,美好的夜晚;近,接近。
  10. “望婵娟, 瑶台笛里, 旧情休问”: 望婵娟,形容仰望天空中的月亮;瑶台,传说中月中有玉兔和桂树的地方;笛里,指笛子的声音里;旧情休问,不要询问过去的情意如何。
  11. “羽盖霓旌经行处,天路闲愁无尽”: 羽盖霓旌,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这里用来比喻神仙;经行处,经过的地方;天路,比喻仙境;闲愁无尽,指忧愁没有尽头。
  12. “纤阿纡轸, 露脚斜飞银兔悄”: 纤阿,传说中的善弹琴者;纡轸,形容琴音悠扬;露脚斜飞银兔悄,形容月光洒在地上,仿佛银兔悄然离去。
  13. “绛霄长, 谁寄人间信”: 绛霄,形容天空很高;长,时间长;谁寄人间信,表示没有人能将消息带回人间。
  14. “灯炷落, 漏声紧”: 灯炷,指蜡烛;漏声紧,形容时间的流逝很快。
  • 赏析:

此词以咏物抒情为主,借咏月抒发感慨。全词上片写词人的所见所感,下片则写词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叹:

  • 上片:词人先写自己见到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看到明月时,词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形象,他的体态如亭亭玉立的影子倒映在月亮之上。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黯然销魂,仿佛看到了自己眉间的晕色。这种情景使得词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悲伤。然后词人又描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片碧蓝的天空和清澈的大海。这两句描写了词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惆怅。词人接着又用“圆规难认”来形容月亮的形状难以辨认,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对月亮的困惑和无奈。

  • 下片:词人开始回忆过去的事情,他想起了与嫦娥有关的往事。他回忆起曾经因为秋天而感到伤心的日子。然后他又想到了嫦娥流泪的情景,仿佛她的眼泪都变成了金色的波纹。词人感叹自己的愿望从未真正实现过。最后,他描述了自己在清游时看到的美丽的景色——明亮的星星和月亮相互辉映。然而他只能看到月亮的美丽而不能欣赏到它背后的真相。这里的“但说良宵近”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咏月抒发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生活的感慨。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感情的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