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枕惯欹倾。薄醉初醒。拭将梦眼半瞢腾。人语无闻灯影淡,鼓已三更。
檐际雨淋铃。不耐人听。何来哀雁又声声。便不寻思当日事,也勾伤情。
【注释】
浪淘沙·送春:词牌名。又名“忆王孙”、“少年游”、“江南好”等。《浪淘沙令》,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双调,六十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两仄韵、一叠韵。有平仄两体。
玉枕惯欹倾:玉枕(枕头)习惯于歪斜。
薄醉初醒:微醉刚刚醒来。
梦眼半瞢腾:《太平御览》卷二八七引《异苑》曰:“吴隐之梦人以铁如意打鼻,觉则差,问所见者。见一大虫入穴中,乃杀之。”此句言因饮酒微醉刚从睡梦中醒来,两眼朦胧。
人语无闻灯影淡:人声全无。灯影昏暗。
鼓已三更:指深夜。三更,夜半也。
檐际雨淋铃:雨滴落在屋檐上的铜制风铃上。
不耐人听:受不了那凄凉的鸟鸣声。
何来哀雁又声声:不知何处传来了哀伤的雁叫声。
便不寻思当日事,也勾伤情:纵然不想这些往事,也会勾起伤感的情绪。
【赏析】
浪淘沙·送春:这是一首写送别友人的词。上片写送别友人的情景及心情,下片写友人离去之后的情景和感慨。上片写友人离去的情景及自己的心情。“薄醉初醒”,写友人离去时,作者还带着几分醉意,刚从睡梦中醒来,双眼朦胧;“人语无闻灯影淡”,写在友人离去之时,周围一片寂静,连说话的声音也没有,唯有微弱的灯光映照着淡淡的阴影。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离别时的孤寂之情。“檐际雨淋铃”,写雨声在屋檐之上响起,叮当作响。“不耐人听”,说明此时作者的心情已经烦乱不堪,难以再忍受这种令人心碎的凄清之音。这三句是说,在这凄清的环境中,作者感到既孤独而又烦躁。“何来哀雁又声声”,写听到窗外哀鸿遍野、大雁南飞的声音,不禁让人联想到往日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情景。然而,此时此刻,面对这凄凉的景象,作者不禁感慨万千。最后一句“便不寻思当日事,也勾伤情”,写即便不再想那些往事,也无法摆脱心中的伤感之情。
下片主要写友人离去之后的情境以及作者的感慨。“便不寻思当日事”,意思是说即便不再去回想那些往事,也无法摆脱心中那份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勾伤情”,意思是说,即便不再去回想那些往事,也无法摆脱那种被好友离别而带来的伤感之情。“檐际雨淋铃”,写雨水滴滴嗒嗒地打在屋檐上的铜制风铃上。“不耐人听”,说明此时作者的心情已经烦乱不堪,难以再忍受这种令人心碎的凄清之音。这三句是说,在这凄清的环境中,作者感到既孤独而又烦躁。“何来哀雁又声声”,写听到窗外哀鸿遍野、大雁南飞的声音,不禁让人联想到往日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情景。然而,此时此刻,面对这凄凉的景象,作者不禁感慨万千。
这首词通过送别友人这一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之苦的深切体会。全词情感真挚、细腻动人,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充分体现了古代词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