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烟乍破青山醒。镜里明妆靓。迷离金碧滉楼台。不信人间此外、有蓬莱。
画船箫鼓时来往。绿水春摇荡。迟迟听彻凤林钟。要看斜阳一抹、上雷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赏析诗句内容,要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内容、观点或诗眼,要抓住其与题目的关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语言,要从形象和语言的特点出发,指出它的特色;鉴赏表达技巧,主要分析作者运用的各种手法及其作用;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注意从多方面展开思考;鉴赏诗词的语言,主要是辨析词语,评价句式特点。解答时首先指出该词的体裁是小令;然后指出该词的韵脚为仄韵,押平声韵(下平八庚);接着指出该词的字数及结构形式;最后指出该词的艺术手法及表现技巧。“晓烟乍破青山醒”,以“晓烟”写日出,用一个“破”字,写出了朝阳冉冉升起,冲破黎明黑暗的景象,使青山也醒了过来。“镜里明妆靓”,以镜中人比美人,说明诗人所见之美人如花似玉,美艳动人。“迷离金碧滉楼台”,用“迷离”形容楼台色彩斑斓、绚丽夺目,“摇荡”指水波荡漾,映衬楼台之美。“画船箫鼓时来往”,描绘画舫上吹奏箫笛、击鼓的情景,渲染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图。“绿水春摇荡”,描写水面上春色融融、生机盎然的景象。“迟迟听彻凤林钟”,点出时间已是黄昏。“要看斜阳一抹上雷锋”,意谓要欣赏夕阳西下时,余晖在江面上留下的一片金光。
【答案】
示例一:晓烟乍破青山醒。
译文:天刚破晓,晨光初照,山色渐青,仿佛被惊醒了。
注释:①“晓”指天刚破晓。②“乍破”是刚刚裂开的意思。③“青山”指群山。④“醒”意为醒来。⑤“镜”指镜子。⑥“靓”指美丽。⑦“迷离”意思是色彩斑斓,光彩闪烁。⑧“漾”指波纹。⑨“画船”指游船。⑩“箫”“鼓”都是乐器。⑪“凤林钟”指铜钟,这里指报时的铜钟。⑫“雷锋”指南方的太阳。
赏析:此词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面上,朝阳初升时,青山逐渐苏醒,天空放晴后,湖水泛动,岸边柳色葱茏,船上有箫鼓之声,一派祥和景象,词人伫立岸边,目送日落,观赏着斜阳余辉映照在湖面,景色宜人,心情愉悦。全词以景抒情,情景交融。
示例二:画船箫鼓时来往。
译文:游船不时地驶过,吹奏箫笛,敲击鼓乐,一派热闹景象。
注释:①“画船”指彩绘的船只。②“箫鼓”指箫管和鼓乐。③“来往”指船儿来回航行。
赏析:词人站在岸边观望游船往来,看到画船上的箫鼓声不绝于耳,听到岸边传来阵阵歌声,感受到这热闹的氛围,于是发出赞叹之声:“好一派热闹景象!”
示例三:绿水春摇荡,迟迟听彻凤林钟。
译文:绿水荡漾,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迟迟地听到那报时的铜钟声音。
注释:①“绿水”指清澈的湖水。②“春摇荡”意思是春天的气息弥漫。③“迟迟”指迟缓不前的样子。④“听彻”意思是听到声音。⑤“凤林钟”指南方报时的铜钟。
赏析:词人久久地站在岸边,目睹着湖面上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远处传来的报时声音,感到心旷神怡,于是发出赞叹之声:“真是好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啊!我久久聆听这悠扬的报时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