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人静,忽清机徐引,都成奇弄。乍讶宫商无节奏,偏又待时而动。笙磬同音,筝琶乱拨,惊破鸳鸯梦。寻常休试,玉匙金钥珍重。
因念铃索西清,故人待漏,惯踏天街冻。欲觉闻钟宜有此,妙在枕边喧哄。懒惰稽康,醉眠元亮,得尔全无用。娇孙痴小,膝前携听叮咚。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描绘了他在壶中天闹钟响起时的情景。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壶中天洋钟有名闹钟者,届时则琤瑽作响,繁音缛节亦开听,倚此赋之(壶中天)
壶中天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时钟装置,通常安装在房间的天花板上,通过悬挂在一个叫做“壶中天的”容器内的铜球来控制时间的流逝。当钟摆摆动到特定的角度时,会产生声音,这种声音被称为“琤瑽”,是一种清脆的声音。诗人在这里描述的是当他听到这个声音时的情景。
绿窗人静,忽清机徐引,都成奇弄(绿窗人静)
在宁静的环境中,突然听到了钟表的声音,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异常有趣,就像一种奇异的戏法一样。
乍讶宫商无节奏,偏又待时而动(乍讶宫商无节奏)
他最初对钟表的声音感到惊讶,因为他发现它并不遵循宫和商的传统节奏。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恰恰是钟表的魅力所在——它按照预定的时间自动运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笙磬同音,筝琶乱拨,惊破鸳鸯梦(笙磬同音、筝琶乱拨)
这里描述了一种和谐的声音,笙和磬(古代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非常相似,而筝和琶(两种弦乐器)的演奏则更加杂乱,打破了原本安静的氛围,使得原本平静的梦境被打破。
寻常休试,玉匙金钥珍重(寻常休试)
平常的时候不要尝试去开启或者调试这些设备,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珍贵的,需要小心对待。
因念铃索西清,故人待漏,惯踏天街冻(因念铃索西清、故人待漏、惯踏天街冻)
这里的“铃索”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用于报时的铜铃。诗人想到了过去与故人一起守夜报时的情景,以及那些寒冷的天街上的景象。
欲觉闻钟宜有此,妙在枕边喧哄(欲觉闻钟宜有此、妙在枕边喧哄)
诗人认为,虽然钟声可能会打断他的睡眠,但它也带来了一种美妙的感觉,就像在枕头旁边听到的声音一样令人愉快。
懒惰稽康,醉眠元亮,得尔全无用(懒惰稽康、醉眠元亮)
这里提到的“稽康”和“元亮”是古代的两个著名文人。诗人用他们来比喻自己,认为自己虽然懒散,但是能够欣赏这种自然的声音,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娇孙痴小,膝前携听叮咚(娇孙痴小、膝前携听叮咚)
最后一句描述了他的女儿,她年纪虽小却非常可爱,总是拉着他的手听他的钟表声音,那种感觉是非常美好的。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壶中天闹钟声响起的场景进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对自然声音的敏感。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转化为诗意的艺术表达。同时,诗人通过对钟表的声音、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物的动作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而又宁静的氛围。此外,诗中的一些典故和引用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