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檐争摘。看赤琼琢就,垂垂珠菂。艳极更娇,樊素香唇略堪匹。公子金衣旧族,记生小、曾经相识。有底恨、玉碗晶盘,红泪贮涓滴。鹦粒。
酒边拾。爱一捻艳脂,染成颜色。梦中小婢。何处青衣费寻觅。今日同参玉板,还检点、绮词呈佛。问彩伴、红玉可,绿珠难及。
【注释】
朱檐:红色的屋檐。
看赤琼琢就:看它被雕琢成红色。
垂垂珠菂(dì):珍珠般的小珠子。
樊素香唇略堪匹:樊素的口香很能相配。樊素,唐代著名美女。
公子金衣旧族:指杨贵妃家世代为皇亲国戚,富贵显赫。
底:原因。
玉碗晶盘(yùn bàn jīng pán):晶莹剔透的酒杯。
鹦粒:鹦鹉蛋。
爱一捻艳脂,染成颜色:喜欢用一点胭脂涂在手指上。一捻:一点。
梦中小婢:梦中的小侍女。
何处青衣费寻觅:到哪里去找那位穿青衣的侍女。
绮(qǐ)词呈佛:美丽的词句献给佛祖。这里指贵妃进献的《霓裳羽衣曲》。
问彩伴、红玉可,绿珠难及:问那红玉是否比得上我,绿奴又怎么能和我相比呢?
【赏析】
《菩萨蛮·其一》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一首宫怨词,是一首咏物词,写杨玉环对爱情不渝和怀念故国的哀思。全词通过“红”字的反复出现来突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亡国之痛。这首词从不同的角度描写美人的容颜,最后归结到美人对国家的忧虑。
开头两句:“红情密意知多少,朱槛重栽碧树多”,起笔便将人物安排在富丽堂皇的环境之中,以朱门重栽的碧梧反衬着“红情蜜意”。这两句中“知多少”三字用得十分巧妙,把一个深闺女子的含羞带怯之情,写得委婉而深沉,使读者可以想见出她娇羞腼腆的情态,同时也表现了她那种“只恐双栖蝶,飞去不相随”(《南歌子》)的恋恋不舍的心态。
第三句:“看赤琼琢就,垂垂珠颗”,紧承前句,写这位佳人对爱人的依恋和思念。“赤琼”是指美玉的颜色,“垂垂珠颗”是指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这里比喻美人的眼泪。
第四句:“艳极更娇,樊素香唇略堪匹”,写这位佳人对自己美丽容貌的自我欣赏。“樊素”是指汉代美女王昭君的别称,这里借代这位绝色佳人,说她的美貌足以媲美历史上有名的才貌双全的美女王昭君。
第五句:“公子金衣旧族,记生小、曾经相识。”写诗人自己对于这位佳人的眷恋。这句中“金衣”、“旧族”等词语都写出了贵族子弟的身份,表明他们之间有某种特殊的关系。
诗人由对佳人的思念引出了自己的感慨,说:有什么怨恨呢,就像玉碗中的晶莹剔透的酒一样,我的泪水像珍珠似的滴落在杯中,虽然微不足道,但也是珍贵的呀!
第六句:“鹦粒。酒边拾。爱一捻艳脂,染成颜色”,“鹦粒”指鹦鹉蛋,这里用来比喻佳人的手指,意思是说佳人在宴席上随手拈取一捻胭脂涂在自己的手指上,涂得鲜艳夺目,好像涂上了颜色的鹦鹉鸟蛋一样。“酒边拾”是说诗人在喝酒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秘密,他感到惊讶和欣喜。
诗人用“梦中小婢,何处青衣费寻觅?”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悲哀。这句中“梦中小婢”指的是梦中的小侍女,“青衣”则指古代宫中女子所穿的青色衣服,在这里借代佳人,表示佳人不知在什么地方去了,连她的青衣侍女也找不到了。
最后一句:“今日同参玉板,还检点、绮词呈佛”,意思是说今天我也跟随着君王一同来到祭奠先帝的地方,我要把那些美好的词句奉献给佛祖。这里的“绮词”指的是杨玉环进献给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曲子,所以被称为“绮词”。
这首诗的写作风格婉约含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佳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全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读来令人感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