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意催寒,云容做暝。荒凉一幅江天景。蘋洲渔唱寂无人,凭谁唤取眠鸥醒。
可怜露重风多,落尽梧桐疏影。定应今夜,冷到鸬鹚顶。待不赋悲秋,奈秋来信紧。
【译文】
山意使人感到寒意,云色昏暗如同傍晚。一片荒凉的江天景色。苹洲上渔翁的歌声寂静无人,谁能叫醒眠鸥让它们醒来。
可怜的是露水很重风又多,梧桐树上的疏影已经落尽。今晚一定冷到鸬鹚的头顶。等不到秋天结束,秋风却已紧逼。
【注解】
后庭宴:即《秋夜寄张司业》诗题。
山意催寒:指山中的气候使我感到寒冷。催:催迫。
云容做暝(mènɡ):天色昏暗如云彩笼罩。容:容纳,包含。
蘋洲:水中的小沙洲。
渔唱寂无人:指渔人唱晚归的曲调,没有一个人听到。
凭谁唤取眠鸥醒:指让睡在水边的鸥鸟醒来,因为霜降而停食了。
可怜:可惜。
露重风多:露水很重,风也很大。
落尽梧桐疏影:梧桐树的影子落光了。
定应今夜:今晚一定会。
冷到鸬鹚(núqí)顶:到了鸬鹚鸟的头部。鸬鹚是候鸟,冬天南飞。
不赋悲秋:不写悲秋之词。
奈:无奈。
秋来信紧:秋意来临得很急迫。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秋日黄昏为背景,通过描写景物和人物动作,抒发了羁旅思归之情。全诗意境清幽,情致凄婉,含蓄有味,耐人寻味。
首联“山意催寒,云容做暝”,点出了时间、地点、节令。山中气候使诗人感到寒冷,天色昏暗如同傍晚,暗示出时值深秋。
颔联“蘋洲渔唱寂无人,凭谁唤取眠鸥醒”,描写江天一色的景象。江上的小洲上,渔歌寂静,没有人听见。是谁来唤醒那栖息在水边的鸥鸟,让它从梦中醒来呢?这一句既写出了景物的萧瑟凄凉,又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可怜露重风多,落尽梧桐疏影”两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露水很重,大风呼啸,梧桐树叶已经落光了,只有稀疏的影子在飘荡着,暗喻自己年华老去,壮志未酬。
尾联“定应今夜,冷到鸬鹚顶。待不赋悲秋,奈秋来信紧”,写到了深夜,冷气更盛,连水鸟都停止了鸣叫。但秋意正浓,难以抵挡。诗人感叹无法排遣内心的忧伤情绪,无奈之下只好作诗抒发心中的苦闷。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借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身的愁闷心情。全诗语言清新明快,风格质朴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