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烟缀玉。傍梵天尺咫,分荫丛绿。瞥眼花时,垂实离离,衔泥过燕还啄。登盘风味知何似,且艳说、清华名目。想堕枝、响脆琴床,未减雨肥梅熟。
台畔罗含旧句。蛎苔带露洗,重咏嘉木。何代移根,薝卜香中,倘有鹓鸾栖宿。荣枯都付沧桑感,问掌故、宣南堪读。好倩他、贝叶余芬,画笔补参金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在赏析的时候,考生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如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1. 词句含义:
    ①含烟缀玉。傍梵天尺咫,分荫丛绿。瞥眼花时,垂实离离,衔泥过燕还啄。登盘风味知何似,且艳说、清华名目。想堕枝、响脆琴床,未减雨肥梅熟。——此联中“梵”为佛教语,这里指佛寺。“含烟缀玉”比喻文官果树枝叶繁茂,花果艳丽。“傍梵天尺咫,分荫丛绿”是说树影婆娑地映照着寺庙。“瞥眼花时”意思是花开时很短暂。“垂实离离”意思是树枝上有果实累累。“衔泥过燕还啄”是说燕子在吃食的时候也会飞来啄食。“登盘风味知何似,且艳说、清华名目。”是说树上的果子像美玉一样,味道好极了。“想堕枝、响脆琴床,未减雨肥梅熟”是说想象那树枝上坠下的果实清脆响亮,就像弹奏的琴弦一样好听。这两句的意思是:文官果树的枝叶茂盛,花朵美丽,果实丰硕,而且滋味鲜美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②台畔罗含旧句。蛎苔带露洗,重咏嘉木。何代移根,薝卜香中,倘有鹓鸾栖宿。荣枯都付沧桑感,问掌故、宣南堪读。好倩他、贝叶余芬,画笔补参金粟。——此联是作者回忆从前在宣南观赏文官果树的美好时光,感慨时光荏苒,岁月易逝。“台畔罗含旧句”中的罗含,是指晋代人罗含,他在山边筑亭,常在亭上眺望江流,吟诗作歌。“蛎苔带露洗,重咏嘉木。”“蛎苔”指的是苔藓。“重咏嘉木”是说反复吟唱文官果树的枝叶茂盛,花朵美丽。“何代移根”意思是不知哪一代将文官果树移植过来的。“薝卜香中”是说文官果树的香气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倘有鹓鸾栖宿”意思是假如有凤凰鸾凤栖息在这里的话。“荣枯都付沧桑感”是说文官果树的荣枯都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的。“掌故”即掌故之学,是指研究历史的书籍或史事的学问。“宣南”指的是南京城南一带,这里是作者过去读书的地方。这两句的意思是:文官果树的枝叶茂盛,花朵美丽,果实丰硕,而且滋味鲜美可口,让人垂涎欲滴。不知道哪一代将文官果树移植过来的,它的香气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如果文官果树的枝叶茂盛,花朵美丽,果实丰硕,而且滋味鲜美可口的话,那么文官果树就会成为凤凰鸾凤栖息的地方了。无论文官果树的荣枯都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的。我过去曾在这宣南读书,那时就喜爱观赏这棵文官果树,如今已经无法看到它了,真是令人感慨万分啊。
    ③好倩他、贝叶余芬,画笔补参金粟。——这一句是说希望有人能把文官果树的美画下来。“贝叶余芬”中的贝叶指的是贝叶经。贝叶经又称贝多叶,是一种佛教经书。“余芬”是说文官果树的美丽值得后人传颂。“画笔补参金粟”是说用画笔把文官果树的美画下来作为后人学习的对象。这两句的意思是:希望有人能用图画把文官果树的美丽画下来,让后人能够学习和欣赏到它的美。
  2. 思想内容:
    此词写自己曾经游览文官果树的经历及对它的赞美之情。全词通过对文官果树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答案】
    《疏影·文官果树》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描绘文官果树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上阙开头两句以“文官果树”起兴,描绘出其枝叶茂盛、花朵美丽等美景;然后以“荣枯都付沧桑感”结尾,表达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下阙则通过“好倩他、贝叶余芬,画笔补参金粟”两句结尾,希望别人能将这种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供后人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