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独赋,芳事易阑,忽忽早惊春晚。隔巷珍丛,误了钿车迎面。迟盻。恰当门、柳线舒青眼。似绊著轻飔,不把残红,随雾飘散。
绿野留池馆。又代谢云烟,种桃人远。香火销沉,冷锁碎苔尘满。谁遣。吊荒祠、顿觉风流断。只剩得、花前病客,梦春明曾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读懂诗的内容,再从形象、语言、手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闲居独赋,芳事易阑,忽忽早惊春晚”意思是:闲居独处,独自赋词,美好的事情很快过去了,忽然间就惊觉春天已经过了。“闲居”,闲适的生活;“独赋”,独自作词。“芳事易阑”,“芳事”,美好的时光;阑,尽了、过了。这两句写词人闲居无事,却要自得其乐,自娱自乐,自作多情。“忽忽”,突然的样子,此处是形容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触。“早”,忽然。“春晚”指春天将要结束了。
“隔巷珍丛,误了钿车迎面”意思是:隔街传来阵阵香气,误了钿车的驶来。“隔巷”指隔着一条大街。“误了”使……错开了时间或错过了时机。“钿车”,镶嵌金玉装饰的车。“钿车迎面”,即钿车驶到面前。“钿车”,古称金銮车,以金为饰,用珠宝嵌镶,极为华丽珍贵,泛指华贵的车乘。
“迟盻。恰当门、柳线舒青眼”意思是:伫立在门口望着远方,只见柳丝摇曳着绿波。“迟盻”,目光远眺。“恰当”,正对着。“柳线”,柳条的细长如线。“舒青眼”,舒展出新长出的绿叶。这两句描写了春光的美好,以及词人欣赏美景时的欣喜之情。“舒青眼”,舒展出新叶,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到来。“舒”有“伸展”“展开”之意,“青眼”代指春天。
“似绊著轻飔,不把残红,随雾飘散”意思是:好像被轻风吹拂着似的,不让那落花随风飘散,随着雾气而消逝。“似绊著”,好像被风吹拂着。“轻飔”指微风;“绊著”,被风吹着。“轻飔”,清风。“不把残红,随雾飘散”,不让它随风雨而消散。“随风飘散”即“随云散”。
“绿野留池馆,又代谢云烟,种桃人远”意思是:绿野上留有池塘馆舍遗迹,又换了代代相传的桃花人。“绿野”指原野。“留池馆”,遗留下来的池塘馆舍。“又谢”指更换。“谢”,这里是代替的意思。“桃花人”,指种植桃树的人。
“香火销沉,冷锁碎苔尘满”意思是:香火已销沉了,冷冷的石头上布满了厚厚的尘土。“香火”,佛教用语,指香烟。“沉”,消失。“冷锁”,冷气凝结。“碎苔尘满”,泥土上的尘土都结了冰,变得很结实、很厚。“冷锁”一词运用拟人化手法,将冰冷的石头比喻成铁石心肠的守财奴。
“谁遣?吊荒祠,顿觉风流断”意思是:是谁派遣呢?到那荒凉的祠堂去,顿时觉得风流才子已经断了。“谁遣?”即“谁遣何人”。这两句是说,词人来到荒凉的祠庙,顿觉那些风流才子已经断了,自己也应该有所反省了。“吊荒祠”,凭吊荒废的祠堂。
“只剩得、花前病客,梦春风曾见”意思是:只剩下我一人,在花前病客,梦中曾见到春风。“剩”,只留下。“病客”,因病在家的客人。这两句是说,只有我一人还留在花前,像病客一样,曾经梦见春风。
【赏析】
全词以抒情为主,通过描写春日景物来抒发词人对青春易逝、韶华难驻的伤感之情。
上片首句写景,渲染一种寂寞凄清的氛围,接着写词人因春意盎然而心生欢喜,但很快便被惊觉春天已过而感到怅惘。下片写环境,由门外的景色写到门前的柳树,进而写自己站在门前凝望远处的景象,最后写自己想到的往事。
这首词写景细腻入微,尤其是描写柳树的诗句最为传神:“柳线舒青眼”。柳枝纤细如丝,仿佛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青春美丽。“舒青眼”是拟人的写法,赋予柳树以生命力,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发。
词中还运用了多种手法,如拟人、夸张、对比等,使整首词生动鲜明,形象逼真。如“似绊著轻飔”,既写柳树随风摆动,又表现了作者的惊喜和愉悦之情; “不把残红,随雾飘散”则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珍惜和留恋。
这首词还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如“香火销沉”中的香火代表了人们的希望和追求,而沉则是对这种希望和追求的否定;“冷锁碎苔尘满”中的冷锁则象征着词人的孤独和冷漠。这些象征性的意象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