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唤两车轮,送来客邸。欲不愁时又愁起。一般好景,柳媚花娇无比。奈迷离泪眼,长如醉。
别日偏多,归期空拟。问何事迟迟至此。芙蓉屏下,负却几年罗绮。玉箫空奏曲,人千里。
感皇恩
谁唤两车轮,送来客邸。欲不愁时又愁起。一般好景,柳媚花娇无比。奈迷离泪眼,长如醉。
别日偏多,归期空拟。问何事迟迟至此。芙蓉屏下,负却几年罗绮。玉箫空奏曲,人千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谁唤两车轮
- 意境描述:此句描绘出一种由外而来的车辆声,象征着离别或消息的到来。在古代交通不便的背景下,这声音可能预示着远方的访客或消息。
- 情感内涵:通过“谁唤”一词,传达了一种无法预料的、突如其来的感觉,增加了诗的情感紧张度和期待感。
2. 欲不愁时又愁起
- 情感矛盾:这句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一方面想要抑制忧愁,另一方面却又因为某些事情而不由自主地感到忧虑。
- 象征意义:“欲不愁”反映了某种努力或决心,而“又愁起”则揭示出这种努力可能是徒劳的。这种矛盾体现了人在面对复杂情感时的无力感。
3. 一样好景
- 美景比喻:“一样好景”可能指代的是某个地方的自然景观或者某种美好的环境。这里的“一样”强调了景物之间的相似性或普遍性,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色的怀念或欣赏。
- 文化背景:在中国文学中,自然景观常常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和哲学意蕴,因此这里的“一样好景”不仅描述了眼前的景色,也可能暗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4. 柳媚花娇无比
- 自然之美:这句诗直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用“柳媚花娇”来形容春天里柳树的柔美和花朵的娇艳,展现了春天特有的生机和美丽。
- 审美体验: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诗人传递了一种审美上的享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性和深刻感受力。
5. 问何事迟迟至此
- 情感关切:这句反映了诗人对对方情况的关切和疑问。通过“迟迟”一词,表现了对方的犹豫和迟疑,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及时离开或到达。
- 人际关系:这种表达也可能意味着诗人与对方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信任或依赖,使得诗人对对方的行踪感到焦虑。
6. 芙蓉屏下
- 场景描写:这里的“芙蓉”很可能指的是荷花,因为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纯洁和高雅的象征。而“芙蓉屏”则是一种用于屏风的图案,通常以莲花为元素。
- 美学价值:将莲花作为屏风的装饰,显示了主人对美的追求和品味,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清雅脱俗的生活态度。
7. 负却几年罗绮
- 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这里的“罗绮”指的是精美的丝织品,是富贵人家常用的物品。诗人用“负却”表示这些物品已不再属于自己。
- 情感失落: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感,可能暗示了人生的无常或失去所爱之物的痛苦。
8. 玉箫空奏曲
- 艺术氛围:这句诗营造了一种优雅而略带忧伤的艺术氛围。“玉箫”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常用于演奏优美的音乐,而“空奏曲”则表明演奏者虽然拥有这样的工具,但却无人聆听,表现出一种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感觉。
- 情感寄托:这也可能是诗人自我情感的一种投射,通过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寂寞或对某种理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与情感结合的重视。
结尾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使用,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场景。从开始的急切期待到结尾的深深忧虑,诗人的情感经历如同一幅动态的画卷,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每一个瞬间的情感变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诗人展示了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