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云吹断秦楼迥。玉蟾还印阑干影。来去两无因。春屏梦里人。
衔愁双翠羽。啼遍池南树。银缕怨留香。罗衾一夜凉。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五仄韵。
2.箫云:指箫声飘荡如云。
3.秦楼:指在长安西的秦望山之巅的秦楼观。
4.玉蟾:月亮。
5.印阑干影:月影倒映在栏杆上。
6.来去两无因:既不能来到也不可离去。因:原因。
7.春屏梦里人:春日的屏风里,梦中的人。
8.衔愁双翠羽:像含着忧愁一样,有两片翠绿的羽毛。
9.啼遍池南树:树上都充满了哀鸣声。
10.银缕怨留香:银红色的衣带和丝带,散发着怨恨的气息。
【赏析】
此首词是作者与立盦酬唱的作品,写闺中思妇的幽怨之情。上片写思妇登楼遥望,但见箫声悠悠,月光皎皎,而自己却无法与所思之人相会。下片则写思妇夜不成寐,以泪洒花笺,寄托相思之情。全词情真意切,婉转动人。
这首词写思妇对远行不归丈夫的深深思念。起首二句“箫云吹断秦楼迥,玉蟾还印阑干影”,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个清秋的夜晚,萧索凄冷,明月当空。“箫云”即箫声,“玉蟾”即月亮,“秦楼”即在陕西的秦岭之上的高楼,“阑干”指栏杆。这三者都是抒情主人公所在之地,她伫立在楼上,凝眸仰望明月。此时无声胜有声,她似乎听到了那悠扬的箫声,看到了那皎洁的明月。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环境气氛的凄凉,而且暗示出思妇的孤独寂寞之感。“来去两无因,春屏梦里人”,这是说思妇无法与远行不归的丈夫相见。因为两人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所以只能借助于春日的屏风才能见到对方的倩影。然而,即使如此,也只能在梦中相见而已。这两句是说,虽然思妇很想与丈夫团聚,但却无法实现。
过片“衔愁双翠羽,啼遍池南树”,进一步写思妇的内心活动,她用“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她内心愁苦的程度。她像含着忧愁一样,有两片翠绿的羽毛。“啼遍池南树”,是她将满腔愁绪都化作了悲伤的啼叫。这两句既是直接描写思妇的心理活动,又是对上片的进一步补充,使思妇的形象更具体、生动,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银缕怨留香,罗衾一夜凉”,是思妇彻夜难眠的表现。银缕是形容罗衾上的花纹,它散发着怨气,使得整个房间弥漫着一股子悲哀的气氛。思妇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被这种氛围感染,感到一阵阵寒意。这两句是对上片的具体化、深化。
这首词通过写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苦之情,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清丽高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