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疏林远岫,乱烟外,掩孤颦。记萧寺寻题,苔寒减发,松老添鳞。轻箯几穿翠径,惹禅香、愁检雨花痕。收拾龙城倦梦,一钟清出岩云。
生绡还驻诗魂。征雁影,等闲分。叹干霄剑气,销沉短夜,暗付残樽。欢游总伤过客,剩青山、终古对斜曛。凭问栖崖怨鹤,天风细语应闻。
【注释】:
黯:暗淡。疏林远岫:稀疏的树林、远处的山峰。
乱烟外:在烟雾之外。
掩孤颦:掩饰着深深的忧愁。
萧寺:寺院。
苔寒减发:苔藓因寒冷而脱落,所以“苔”字的“草”字头变成了“土”。
添鳞:长出鱼鳞。
箯(zhōu)几:一种小竹器。
禅香:指佛像前的香烟,这里用来形容山中的清幽。
愁检雨花痕:形容诗人心情忧郁,仿佛要寻找那被雨水冲刷过的痕迹。
龙城:指代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借指游历过的山水名胜。
生绡(xiāo)还驻诗魂:生绡是织有花纹的丝织品。驻,停留。诗魂,诗人的灵魂。
征雁影,等闲分:征雁的影子,随时会分散。
干霄:干枯的高远的天空。
销沉:消散,消失。
短夜:夜晚短促。
残樽:空了的酒杯。
栖崖怨鹤:栖息在崖上的怨鹤,这里借喻隐居山林的人。
天风细语应闻:天风吹过,似乎能听见山中人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作者以写景起兴,借景抒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上阕开头四句写山色之清幽。“黯疏林远岫,乱烟外,掩孤颦。”这几句写远山的轮廓和近处的树木,给人一种宁静、幽美的感觉。“孤颦”,是说诗人独自面对着这些景色,内心充满了哀愁,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接着“记萧寺寻题,苔寒减发,松老添鳞。”这三句回忆了当年在寺院里找诗句的情景,那时的苔藓因为寒冷而脱落,而松树则长出了鱼鳞般的纹理。这些都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怀念。
下阕开头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轻箯几穿翠径,惹禅香、愁检雨花痕。”这一句描述了诗人拿着竹器走过青翠的小道,那里弥漫着佛教的气氛。然而,这种气氛却让诗人更加感到忧愁,仿佛要寻找那被雨水冲刷过的痕迹。
接下来两句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收拾龙城倦梦,一钟清出岩云。”诗人想要摆脱那些烦闷的梦境,回到自然之中去。这里的“一钟”,指的是寺庙里的钟声,它能够清净心灵,让人回到宁静的状态。
结尾两句则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生绡还驻诗魂,征雁影,等闲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生绡一样停留在诗意之中,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同时,他也希望像征雁的影子一样自由自在地飘散,不受到束缚。最后一句“凭问栖崖怨鹤,天风细语应闻。”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