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钟寒彻。洗尘微暂阁,晚吹还掣。背细草、闲语斜阳,早魂断燕飞,那时归妾。又入铜驼,烧灰冷、似僧能说。想双蝉暗掩,梦短黍宫,概从销歇。
西风又红水叶。念江淮未霜,北雁先别。数倦程、独客销凝,忍重写伤心,雨铃残阕。故国秋回,怨过眼、芳菲鸣鴂。劝行人、未须吊古,但思岁月。
【注释】
癸卯:宋孝宗淳熙五年。相国寺街:在今杭州市。瑶华:唐代宫苑名,后泛指皇宫。顾视辛丑:谓辛丑年(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回銮,即宋宁宗回到临安,驻跸于相国寺街。回銮:皇帝回京复辟。置顿:指设馆。抚事:抚念往事。郁伊:愁闷、悲愤。正不止怀古切声也:即以《解连环》曲调表达对往事的感慨。
梵钟:佛教寺庙中的钟。寒彻:寒冷彻骨。尘微:尘垢。阁:遮蔽。晚吹:傍晚的风。掣:拉紧。背:倚靠。细草、闲语:指斜阳下的细草和斜阳下闲谈的人。早魂断:早早魂断,意指早早死去或离别。归妾:指归去的妾。又入铜驼:又到铜驼街。铜驼街是汉长安城西市街。烧灰冷:用火烧成灰。僧能说:和尚会说。双蝉暗掩:象双蝉一样默默无语。梦短黍宫:梦游黍谷宫。概从销歇:全部消散、消失。西风:秋风。又红水叶:又到了秋天。又、红、水、叶,都写出了秋天的景象。念:想。未霜:还没有结霜。北雁先别:北方的大雁比南方的要早飞走。数倦:算来已疲倦。独客:孤独的客人。销凝:沉思、凝思。雨铃残阕:秋雨打湿了铜铎的铃子发出的声响。雨铃:铜制的小铃。残阕:残缺不全的乐章。故国:旧国。秋回:秋天回来。怨过眼:怨恨已经度过了一年。芳菲鸣鴂:春天的鸟叫,比喻美好的时光逝去。劝行人、未须吊古:劝勉行路的人,不要过于悲伤地凭吊古迹。但思岁月:只应思念时光。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写作者在中秋佳节重访故居时触景生情,怀念故国,感伤身世之苦。
起首三句“梵钟寒彻”,点明时间是在深秋的一个夜晚。这时,寒气袭人,钟声清越,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凄清的气氛。接着写“洗尘微暂阁,晚吹还掣”,写天刚破晓时分,晨曦初照,露气尚寒。而此时,一阵秋风突然吹来,将刚刚被扫干净的尘土又吹得飞扬起来。这两句中,“洗尘”、“微暂”等词语,都给人一种清新、宁静之感;“晚吹”、“掣”等词语,则给人以凄凉、萧瑟之感。
下面四句则是对故居环境的描写。“背细草、闲语斜阳,早魂断燕飞,那时归妾”,写的是故居附近的环境以及作者在此地所见到的情景。这里,“背”字用得很妙,既写出了作者与故居相隔的距离,又暗示了作者对故居的思念之情。“细草、闲语”二句,是对“背”字的具体化解释,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故居画面。“早魂断、燕飞归妾”,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追念。其中,“早”“魂断”“归妾”等词语,都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
“又入铜驼,烧灰冷、似僧能说”。这里的“又入铜驼”,既表明了故居的地理位置,又暗示了作者的心境。铜驼,即铜驼巷,是唐代京都长安城的一条著名街道,因其形似骆驼而得名。在这里,作者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些热闹繁华的场景,同时也感叹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烧灰冷、似僧能说”,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故居的思念之情。其中,“烧灰冷”既指故居的荒凉,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无奈;而“僧能说”则表示作者希望有人能够像僧人那样讲述往昔的故事,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词的下片主要写作者在中秋佳节时的感慨与思考。
“西风又红水叶”,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这里的“西风又”,既有季节变换之意,又有时光流转之感。同时,“红水叶”既描绘出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暗示了作者心中的哀愁与失落。
“念江淮未霜,北雁先别”,则是对当时季节特征的具体描写。在这里,“念江淮”既表明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未霜”既表明了季节的特点,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北雁先别”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
“数倦程、独客销凝”,则是对当时作者心境的描述。其中,“数倦程”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疲惫,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独客”则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身份——一个孤独的旅人;“销凝”则传达出作者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与不安。
“忍重写伤心,雨铃残阕”,则是对当时情景的具体化描写。这里,“忍重写伤心”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伤痛无法释怀的心情,又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与担忧;“雨铃残阕”则通过描述雨中的铜铎发出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
词的下片以一句“劝行人、未须吊古,但思岁月”作为结尾。这里,“劝行人”既表达了作者对行者的忠告与劝慰,又揭示了作者心中的一种期待——期待人们能够珍惜时光、奋发向前;“未须吊古”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历史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但思岁月”则直接表明了作者对于时间的珍视与感悟。
这首词以“解连环”为曲调,通过对故居环境的描绘和对往昔回忆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思考。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