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命羁人耳。笑还家、无多几日,轻装又理。天似催人孤艇发,特与西风甚利。挂一幅、蒲帆如驶。虽则离乡多感慨,恰舟行、安稳差堪喜。晚一碧,天光霁。
阴晴更变须臾事。乍湖中、奔浑骤雨,杳冥无际。芦荻洲边风更逆,急缆船头须避。且愁向、篷窗沉睡。世路险夷俄顷判,叹人间、万事都如此。哀与乐,原相倚。

【诗词】

贺新郎·之何阜舟中作

【注释】

赋命羁人耳。笑还家、无多几日,轻装又理。天似催人孤艇发,特与西风甚利。挂一幅、蒲帆如驶。虽则离乡多感慨,恰舟行、安稳差堪喜。晚一碧,天光霁。

阴晴更变须臾事。乍湖中、奔浑骤雨,杳冥无际。芦荻洲边风更逆,急缆船头须避。且愁向、篷窗沉睡。世路险夷俄顷判,叹人间、万事都如此。哀与乐,原相倚。

【赏析】

此词为登程之作。词人于舟行之际,即兴而作,抒写羁旅行役的感怀,情调沉郁悲凉。

首句“赋命羁人耳”总领全篇。“赋命”,“天命”,“受任于人”,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心态。“羁人”,指羁旅在外的人。作者在仕途上不得志,长期困守小官,因而有“赋命”之叹。这一句表明自己虽然身在异乡,但并不是心甘情愿地做一名羁旅之人,而是因为受到命运的驱使,不得不远离家乡,远涉江湖。“笑还家、无多几日,轻装又理”,是说自己回到家乡时不多几天时间,又要踏上旅途,匆匆忙忙地收拾行李。“无多几日”说明自己归家的时间短暂,“轻装又理”暗示着自己归家时心情轻松,意态悠闲,似乎对即将离别的家乡并不留恋。然而,这种心情并不长久,因为很快又将离开家乡。

第二句“天似催人孤艇发”点出题旨。“天似催人孤艇发”,意思是说天空仿佛在催促着自己乘着小船启航,而“西风甚利”,则是说西风吹得十分有力,正是有利于乘船启航的天气。“挂一幅、蒲帆如驶”二句,描写了舟行途中所见景象。“挂一幅”、“蒲帆如驶”形容船帆的样子。船帆随风飘动,像一匹飞驰的骏马。“特与西风甚利”是说西风强劲有力,正好有利于扬帆启程。“虽则离乡多感慨”,“虽则”二字起一个转折作用,表示尽管舟行途中有许多感受,但这些都不足为虑;“离乡多感慨”,是指离家在外难免有许多感慨;“恰舟行、安稳差堪喜”,意思是说虽然舟行途中不免有些波折和不顺心的地方(比如突然下起了大雨),但是这些波折和不顺心之处也不值得过于担忧和烦恼,因为这些只是短暂的,不碍大局。“晚一碧,天光霁”是说天色渐渐晴朗起来,一片碧蓝的天空中阳光普照大地,天气放晴了,舟行顺利。

第三句“阴晴更变须臾事”,承上启下:一会儿阴云密布,一会儿又是晴天万里;变幻无常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一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乍湖中、奔浑骤雨,杳冥无际”,意思是说突然间湖面上刮起狂风暴雨,天空昏暗得像是无边无际一样;“奔浑骤雨”,形容风雨猛烈;“杳冥无际”,意思是说乌云蔽日,天昏地暗,看不清远处的景象。“芦荻洲边风更逆,急缆船头须避”,意思是说在大风呼啸的芦苇丛中的沙洲上,风势更加猛烈,于是赶紧拉紧绳索,稳住船头以避开狂风的威胁(“芦荻洲边”,泛指风浪较大的沙洲);“急缆船头须避”,是说赶紧拉紧绳索,稳住船头以免被狂风吹翻。“且愁向、篷窗沉睡”,意思是说一边担心篷窗被风吹破,一边害怕自己因疲惫而睡着了;“世路险夷俄顷判”,意思是说世间的道路或险或易,变化无常,一会儿是平坦的大道,一会儿又是崎岖不平的小道。“叹人间、万事都如此”,意思是说感叹人生万事都如此难以预料,变幻莫测。

最后两句:“哀与乐,原相倚”,意思是说悲哀和快乐本是相互依赖的,它们总是相伴而行,交替出现;而“原相倚”,则是说悲哀和快乐本来是互相依存的,它们总是相互依附、相互伴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体验;“哀与乐,原相倚”二句,是诗人对于人生苦乐观的独特体验和独到见解;“哀与乐,原相倚”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苦乐观的独特体验和独到见解;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苦乐观的独特体验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