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楷非徒多士资,公忠默与古人期。
一朝功令兴亡系,剧忆中书抗议时。

【注释】

中丞公:指张孝祥,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癸酉,宋孝宗淳熙二年。鄂闱:即湖北省的科考考场。拟墨原稿,即科举考试时所写的试卷。沄儿,字元长,张孝祥之妾。装潢成册:《汉书·王莽传》载,王莽欲改汉制,以《周官》为蓝本,制定新的制度,令“诸文书改易者,辄奏上,不得下用”。此谓将试卷装订成册。题其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处是说,我不敢轻易地在试卷上签名,所以写了这段话来表示敬意。模楷:楷模、典范。多士:指众多士人。《左传·隐公元年》:“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临民,将如之何?”此句意为我虽有很多才华,但缺少实际才能,难以为民表率。公忠:公正、忠诚。《论语·卫灵公》载,孔子曰:“君子而不仁,焉能为仁?”此言张孝祥公正忠诚,与古人期许相合。功令:法令、政令。兴亡:兴盛衰败。剧忆:深切的回忆。中书抗议:即《资治通鉴》卷四十八载,宋代大臣赵鼎因反对和议而被贬至岭南。据《宋史·赵鼎传》记载,赵鼎被贬至岭南时,曾上书朝廷,要求恢复中原、收复失地。此句意指赵鼎的事迹令人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诗,是作者在得知妻子沄儿的试卷被张孝祥评阅后,为其题写的。全诗通过赞颂张孝祥的政治品质和历史功绩,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模楷非徒多士资”,意为张孝祥虽然出身贫微,但却以博学、才学、正直和清廉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这里强调了张孝祥的品德和才干对于其他士人的榜样作用。

次句“公忠默与古人期”,意为张孝祥具有古代名臣的风范,他的公正忠诚与古人的期望相契合。这既是对张孝祥人品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他历史功绩的赞扬。

第三句“一朝功令兴亡系”,意为张孝祥所制定的法令关乎国家的盛衰兴亡。这句话既表明了张孝祥的政绩卓著,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末句“剧忆中书抗议时”,意为回忆起张孝祥在中书省(宰相府)上疏反对和议的历史事件。这句既表现了对张孝祥历史功绩的缅怀,也是对他坚持正义、捍卫国家利益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张孝祥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其政治品质和历史功绩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民族尊严以及正义事业的坚定立场和崇高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