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长啸,据绿杨荫里,闲参消息。谁令烽烟来遍地,胡马驰驱南北。兵盗豺狼,人民蝼蚁,有土皆焦黑。最惊心处,绛云灰烬纹织。
故里卅万缥缃,同罹豪杰,我亦何堪忆。握手沧桑余涕泪,难免猖狂如逼。痛抚残编,聊搜长物,零落都无色。相逢一笑,当时空悔贪得。

【注释】

百字令题孙沧叟春申避地图,即用沧叟自题韵:这是一首词。沧叟:作者自号沧翁,这里当为孙沧叟的号。春申:今江苏江都县,古称春申郡,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于此而得此名。

孙登长啸,据绿杨荫里,闲参消息:孙登是晋朝隐士,曾作《登大雷岸与海樵同观》诗,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之句。这里借指孙沧翁。

谁令烽烟来遍地,胡马驰驱南北:谁使战火遍布大地,胡人骑兵南北奔驰?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骑兵,这里泛指入侵者的军队。

兵盗豺狼,人民蝼蚁,有土皆焦黑:战争如同豺狼,百姓如同蝼蚁;有土地的地方,无不化为焦土。兵盗:指侵略者的军队,也指统治者的暴政。

最惊心处,绛云灰烬纹织:最令人震惊的是,那绛色的云彩已经化作灰烬,只剩下纹饰还在织布。

故里卅万缥缃,同罹豪杰,我亦何堪忆:故乡有三十万卷书籍,和我同遭英雄豪杰劫难,我也难以忘记这些。三百年:指从唐天祐二年(906年)朱全忠废昭宗自立为梁帝到宋建炎三年(1129年)。

握手沧桑余涕泪,难免猖狂如逼:我们握别三十年后,虽然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难免还要像当年一样疯狂如初。

痛抚残编,聊搜长物,零落都无色:痛心地抚摸着那些残存的书卷,只是随意搜寻一些旧物,它们都已破碎不堪,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相逢一笑,当时空悔贪得:如果相逢一笑泯恩仇,也许就不会后悔当初贪图富贵了。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所写。上片追怀故里,感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下片抒发感慨,表达对故国山河沦陷的痛苦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全词以故国沦亡和个人遭遇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首句“百字令”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词谱》引《乐章集》云:“百字令,一名‘贺圣朝’。”其调有前后两阕,每阕一百字,共二百字。前阕起首两句“春申避图”,当是借用三国时期孙登在春申(今安徽太和县)隐居的故事。“据绿杨荫里”,据:据守、占据;绿杨:杨柳;荫里:树荫里。这一句描绘出孙登在春申隐居时的生活环境。

“谁令烽烟来遍地,胡马驰驱南北。”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语,由“春申避图”引出下文。这里的“烽火”指的是战争。烽烟,古代边防巡逻士兵燃烟为号,白天举火,夜间举烟,遇敌则举烟报警。烽烟遍地,表明战争已经蔓延到全国各个角落。胡马: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这里泛指侵略者的军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痛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兵盗豺狼,人民蝼蚁,有土皆焦黑。”这三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苦难。在这里,作者将战争比作豺狼,将百姓比作蝼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这几句话也揭示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最惊心处,绛云灰烬纹织”。这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绛云:红色的云彩;灰烬:燃烧后的残留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最让人震惊的是,那些曾经美丽的云彩已经被烧成了灰烬,只留下纹饰还在织布。这里比喻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暗示了国家的衰败和民族的苦难。

“故里卅万缥缃,同罹豪杰,我亦何堪忆。”这三句是回顾过去,感叹时光流转。这里提到的“故里”是指作者的家乡,“卅万缥缃”则是形容书籍之多。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这几句话也揭示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历史的反思。

“握手沧桑余涕泪,难免猖狂如逼。”这句是说作者与故友告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同时,这两句话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

“痛抚残编,聊搜长物,零落都无色。”三句是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残编”、“长物”都是指过去的遗物和物品,而“零落都无色”则暗示了它们的消逝。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两句“相逢一笑,当时空悔贪得”是全词的结尾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也许就不会后悔当初贪图富贵了。这里的“空悔贪得”是一种反讽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于贪婪行为的批判和对自己过去的反思。

这首词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这首歌曲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