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闺深窅。正画帘不卷,烟篆低袅。整日相看,玉骨娉婷,清绝小窗晴晓。陈王曾识凌波步,想一样、盈盈娇小。是谁将、倩影移来,化作一枝香草。
为忆深宫旧事,杜鹃啼血后,幽恨多少。洗净铅华,展尽芳心,只有闲愁未了。孤根已分随冰雪,莫更被、东风吹老。算幽香、肯让梅花,耐得十分寒峭。
【注释】
疏影·水仙
《疏影》是北宋文学家姜夔的词作,此词上阕写水仙花的幽雅高洁,下阕写因忆旧事而产生的愁苦之情。全词用典贴切,意境清新,语言清丽,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兰闺:指女子的内房。深窅(yǎo):深邃幽静。画帘:彩绘的帘子。烟篆:烟雾缭绕的样子。低袅(nuò):轻缓摇曳。整日:一天到晚。玉骨:形容身骨像美玉一样白嫩而纤细。娉婷:美好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女子体态。陈王:指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陈琳(lin),他曾作过一篇辞赋《洛神赋》,描写洛神美丽动人。凌波步,形容步态轻盈,如凌波踏浪。盈盈娇小:娇小柔美。倩影:美女的倩影。化作:变成。一枝香草:比喻水仙花。
为忆深宫旧事,杜鹃啼血后,幽恨多少。洗净铅华,展尽芳心,只有闲愁未了。孤根已分随冰雪,莫更被、东风吹老。算幽香、肯让梅花,耐得十分寒峭。
为:因为;深宫旧事:皇宫中旧日的恩怨;杜鹃啼血后:传说杜鹃鸟在夜深人静时鸣叫,其声哀婉凄怆,常引起人们对于亡国之痛的感伤情绪,这里用来借代对往事的回忆;洗铅华:去掉脸上的脂粉,使本色更加显露;展尽芳心:把内心的情怀完全表现出来。闲愁未了:指心中的忧愁尚未消除;孤根:指水仙花的根部,孤零零地长在大地上;分:分辨;随:跟随;东风吹:春风的吹拂。
【赏析】
这首词咏叹水仙花,通过描写水仙花的美丽和它所代表的高洁人格,抒发词人内心深藏的忧思和感慨。
词的上阕主要写水仙花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开篇“兰闺深窅”,点明地点,渲染气氛,以烘托水仙花的美。接着用“正画帘不卷”,“烟篆低袅”等句来描绘水仙花的生长状态。“清绝小窗晴晓”,写出了水仙花的形态和色彩特征。“陈王曾识凌波步”,用典故,表明水仙花具有凌波微步的优美姿态,暗示水仙花的品格。“想一样、盈盈娇小”,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仙花的美好与可爱,同时暗喻着词人自己对这位“凌波”美人的倾慕与怀念。“是谁将、倩影移来,化作一枝香草。”一句,以问语收束上片,既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的怜惜,又暗含了对故人或知己的思念之情。
下阕主要写水仙花的象征意义。开头两句“为忆深宫旧事,杜鹃啼血后,幽恨多少”,直接点题,抒发了诗人的幽怨之情。“洗净铅华,展尽芳心”两句,写出了水仙花不畏霜冻、傲然挺立的姿态,暗喻着词人不畏艰辛的精神。“孤根已分随冰雪”,表明了词人虽然遭受挫折和磨难,但依然坚守信念的决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最后一句“算幽香、肯让梅花,耐得十分寒峭”,既是总结全词,也是寄寓着作者对国运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希望。
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心,以及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境遇的思索和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