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滩边频弄桨,农家舴艋如钱盎。郭外清溪流更广。时荡漾,船轻不怕黏天浪。
唉乃一声何处唱,我来茅屋开新酿。柴关乌桕遥相向。鸡黍饷,月明已挂霜蓬上。
注释:
- 渔家傲:词牌名,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
红蓼滩边频弄桨,农家舴艋如钱盎。郭外清溪流更广。时荡漾,船轻不怕黏天浪。唉乃一声何处唱,我来茅屋开新酿。柴关乌桕遥相向。鸡黍饷,月明已挂霜蓬上。
译文:
在红蓼滩边频频划桨,农家的小船像钱一样圆。城外的清溪水流更加广阔。时常泛着波纹,船儿轻得怕粘天浪。
唉声叹气的声音从哪里传来,我来到茅屋开了新酿。柴门外面乌桕树高高耸立相对望。有鸡有黍来送行,月光明亮已经挂在霜蓬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词中描绘了一幅秋日农村景色。开头两句写农民们划着小艇在红蓼滩头游玩。“频弄桨”,表明他们划桨的动作十分熟练和轻松;“农家舴艋如钱盎”则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小艇小得象钱袋一样。这两句是全词的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基调,即农村生活之悠闲自得和富于情趣。接着,词人写到农家的日常生活,“郭外清溪流更广,船轻不怕黏天浪”。这句既写出了水清、船轻的特点,又表现了渔民们对大自然的喜爱。“船轻不怕黏天浪”一句是全词的过句,承上启下。“唉乃一声何处唱,我来茅屋开新酿。”这句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全词的结穴,既点出了“茅屋”二字,又写出了词人的心情。最后两句是全词的收束。“柴关乌桕遥相向,鸡黍饷,月明已挂霜蓬上。”这两句既是全词的结束语,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两句以景传情,以动衬静,把农村的生活写得活色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