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山岑。斜阳一抹初沉。听寥天、征鸿过也,燕归盼到而今。小窗虚、风敲残叶,荒郊静、衣捣清砧。春记重三,秋怜重九,惯看疏雨弄轻阴。暗染却、闲愁几许,脉脉感幽襟。
凭消遣、琴弦筝柱,总带商音。忆婵娟、当时聚首,兰闺何限欢心。倚苓床、挑丝共绣,携砚匣、握管联吟。旧事空题,前期不再,重求鹿梦杳难寻。忍对此、数丛篱菊,花正绽黄金。花知否、年来憔悴,半为情深。
多丽 · 秋光萧瑟,抚景增愁,填此遣兴兼悼归程氏先姊。时九月初七,姊亡日也
暮山岑。
斜阳一抹初沉。听寥天、征鸿过也,燕归盼到而今。小窗虚、风敲残叶,荒郊静、衣捣清砧。春记重三,秋怜重九,惯看疏雨弄轻阴。暗染却、闲愁几许,脉脉感幽襟。
凭消遣、琴弦筝柱,总带商音。忆婵娟、当时聚首,兰闺何限欢心。倚苓床、挑丝共绣,携砚匣、握管联吟。旧事空题,前期不再,重求鹿梦杳难寻。忍对此、数丛篱菊,花正绽黄金。花知否、年来憔悴,半为情深。
译文:
秋风吹得萧索凄凉,景色撩人却又添几分愁绪,我写这首诗来抒发我的哀伤和怀念之情吧。今天是九月初七,是姐姐离世的日子。暮色中的山峰显得格外高峻,夕阳西下时斜阳才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听着天空中鸿雁的鸣叫声,燕子归来的呼唤声,可如今都已成为过去。在小窗前敲打着空荡荡的墙壁,寂静的郊野中传来捣衣的声音,让人感到凄凉。春天的时候我们曾经一起欣赏过梅花重阳节,秋天的时候我们一起欣赏过菊花盛开。虽然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已经没有以前的那种喜悦了。
凭藉着消遣时光,我弹奏着琴弦、筝柱,总是带着忧伤的旋律。回忆着当年与姐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那时的我们多么快乐啊!我们在莲床上依偎着相互倾诉衷肠,一起刺绣,一起挥笔作诗。那些曾经的事情都已经成了过去,我们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期待未来了,寻找梦中的鹿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我忍受着这孤独的苦楚,面对这满眼的篱笆旁金黄的菊花,不知道它们是否知道我已经一年比一年消瘦了,其中一半是因为你而憔悴的。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词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作者的悲痛情绪。开头一句点明了时令和地点,接着用“暮山”、“斜阳”等词语勾勒出一幅苍茫凄迷的黄昏图景,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孤寂悲凉。“听寥天、征鸿过也”,又由远及近,从听觉转入视觉感受,写出了作者在寂静的晚空中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更增添了作者的寂寞惆怅之情。“燕归盼到而今”,以燕子归来反衬自己对姐姐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姐姐的无限眷恋。“小窗虚、风敲残叶”两句写景,既渲染了环境的冷清凄寂,又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愁苦。“春记重三,秋怜重九”两句,作者回忆往日与姐姐一起赏梅、品菊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姐姐深深的怀念和思念之情。“旧事空题,前期不再,重求鹿梦杳难寻”三句,作者感叹往事如烟、青春不再,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无法挽回的悲哀。“忍对此、数丛篱菊,花正绽黄金”两句,作者面对眼前的鲜花,想起了自己的姐姐,内心无比悲痛。“花知否”三句,作者向花朵表达对姐姐的思念之情,同时寄寓了对姐姐去世后无人照顾的惋惜。最后两句,作者用典寄托情感,将花比喻成自己年华已逝、容颜憔悴的姐姐,表现了自己对姐姐的深深怀念和思念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悲痛之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