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汾阳,呼杜甫,笑脱锦裘舞。古柳千条,还识酒人否。夜来铁笛声高,徘徊骑鹤,更何处、渔阳颦鼓。
旧游处。荒草空嵌唐碑,飞仙已归去。憔悴青衫,诗瘦向谁语。忆他春在楼中,登楼更苦,恰剩得、满楼烟雨。
祝英台近 · 太白酒楼
【译文】
赎取汾阳,召唤杜工部,笑着脱下锦绣的裘衣跳舞。千年古柳千条,还记得酒人在吗?昨夜铁笛声高,徘徊中骑鹤,更何处、渔阳颦鼓。
旧游处。荒草空嵌唐碑,飞仙已归去。憔悴青衫,诗瘦向谁语。忆他春在楼中,登楼更苦,恰剩得、满楼烟雨。
【赏析】
这首小令写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上片首句“赎汾阳”,是说诗人曾到山西汾阳县访求过杜甫故居。次句“呼杜甫”表明诗人有意召见这位大诗人,但杜甫不肯出山,结果只是杜甫笑着脱下锦袍,与诗人共舞而已。三、四两句写杜甫不肯入仕后的生活。“古柳千条”,暗指唐人崔颢有《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此即所谓“古柳千条”。这里以崔颢之咏黄鹤楼,反衬自己当年欲乘黄鹤而去的壮志未酬。杜甫在长安十年,终因怀才不遇,被放还乡。他只好笑脱锦袍,在古柳之下与诗人共舞。“还识酒人否”,即杜甫问知当年曾与自己饮酒作乐的人是否还在。这一句既表现了杜甫对昔日同僚的思念,也暗示了他晚年生活孤寂。夜来铁笛声高,徘徊骑鹤,更何处、渔阳颦鼓。
下片起首三句写故地重游的景况。“旧游处”三字,将前两片结句的意脉贯通起来,使全篇浑然一体。“荒草空嵌唐碑”,是说杜甫当年所居之地,已是杂草丛生,碑石残缺不全。“飞仙已归去”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据《云溪友议》记载:杜甫曾梦见天帝召他上天去,他不愿离去,天帝便把他打下凡间。后来,杜甫果然病死于洛阳。这里以飞仙喻杜甫,既表明他终于未能成仙飞去,又暗示杜甫生前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只能在人间苦苦挣扎,以至憔悴不堪。“青衫”,指杜甫的衣服。杜甫一生贫贱,常身着青布长衫。“诗瘦”二字,写出了杜甫晚年穷愁潦倒的凄惨处境,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忆他春在楼中,登楼更苦,恰剩得、满楼烟雨。”
这是回忆当年与友人同游时的情事。当时,诗人正处在政治失意之时,而杜甫却依然乐观旷达,与友人同游于春日楼台之上。然而,如今诗人登上高楼,不禁倍增感伤。因为,此时正当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国势衰颓之际。诗人怀念当年与杜甫同游的欢乐,又感叹时局的不幸,于是只有借酒消愁,面对满楼的烟雨,吟诗遣兴了。末句“恰剩得、满楼烟雨”,既是写眼前的景致,也是写心中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