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褪秋痕,枝枝低压闲阶重。芳心几度,暗中偷减,愁来补空。径曲渐芜,篱歌欲断,不堪调弄。怅晚香幽独,白衣人杳,陶情酒、谁为送。
丛额新寒遭中。到小春、犹含余冻。卷帘花瘦,尖风吹过,似闻凄讽。寄语枯萤,倦蜂痴蝶,谩寻香梦。待落莫留与,岁寒三友,一充清供。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创作于宋代。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水龙吟 · 游薛涛井,寻桃花林,暮不得
夕阳红褪秋痕,枝枝低压闲阶重。芳心几度,暗中偷减,愁来补空。径曲渐芜,篱歌欲断,不堪调弄。怅晚香幽独,白衣人杳,陶情酒、谁为送。
注释:

  • 水龙吟:词牌名,这里指词的题目。
  • 游薛涛井,寻桃花林,暮不得:诗人游览薛涛井和寻找桃花林,但未能在黄昏时分到达目的地。
  • 夕阳红褪秋痕:夕阳映照下的树木,秋天的痕迹逐渐显现出来。
  • 枝枝低压闲阶重:树枝低垂在台阶上,显得沉重。
  • 芳心几度,暗中偷减:比喻内心的忧愁如同花朵一样,悄悄地凋谢。
  • 愁来补空:形容忧愁填满了内心。
  • 径曲渐芜,篱歌欲断:小路弯曲而荒芜,篱笆上的歌声似乎要中断。
  • 怅晚香幽独:因晚风吹过,花香更加幽静而孤独。
  • 白衣人杳:没有看见穿着白衣的人。
  • 三友:这里指的是松、竹、梅,三种植物。

丛额新寒遭中。到小春、犹含余冻。卷帘花瘦,尖风吹过,似闻凄讽。
注释:

  • 丛额新寒遭中:周围的花草被新寒侵袭着。
  • 到小春、犹含余冻:到了春天的末尾,还有残留的冰雪。
  • 卷帘花瘦:形容花朵因为风大而变得消瘦。
  • 尖风吹过:风力强劲,吹得尖锐。
  • 似闻凄讽:好像能听到凄凉的声音。

寄语枯萤,倦蜂痴蝶,谩寻香梦。待落莫留与,岁寒三友,一充清供。
注释:

  • 寄语枯萤:告诉那些夜晚飞行的萤火虫。
  • 倦蜂痴蝶:疲惫的蜜蜂和蝴蝶正在寻找食物。
  • 谩寻香梦:徒劳地追寻美丽的梦境。
  • 待落莫留与:等到它们坠落的时候不要拿走。
  •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一充清供:作为清新的祭品。

赏析:
这首诗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表达了她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诗中通过对薛涛井和桃花林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场景。诗人用“夕阳红褪秋痕”、“枝枝低压闲阶重”等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画面,同时借由“白衣人杳”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丛额新寒遭中。”一句中,“束额”是指束发的发髻,这里用来象征年轻时期的美好时光。而“新寒”则是新的寒意,可能意味着青春时期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整体来说,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自然景色和生物的活动,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寄语枯萤,倦蜂痴蝶,谩寻香梦。”中的“寄语”意味着向自然中的生物传达自己的心愿或希望。然而,这些生物最终都会消失,无法留下任何痕迹,只有“岁寒三友”能够陪伴着自己度过寒冷的岁月。这里的“岁寒三友”不仅指代松、竹、梅,也隐喻了作者自身坚强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待落莫留与,岁寒三友,一充清供。”诗人愿意让那些美丽的事物在落日之后继续存在,即使自己不能与之共享,也要让这份美丽成为自己心中的一部分,以清供的方式纪念和欣赏。这种超脱的态度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