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骀岩。爱杂花生树,香随路转。为探幽、未访茆庵,正藜杖泥松,芒鞋尘软。百级岩根,幸腰足、自来清健。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达摩罗汉。
愔愔禅房昼掩。在薜萝深处,有碑漫漶。取几多、拴帚棕毛,且揩藓披岚,搜寻残篆。移坐梵楼,面山展宴,尝斋馔。归也蒲牢乍吼,暮烟撩乱。

【解析】

这是一首记游之作,作者通过写春晴时到访一处名胜古迹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热爱。

“为探幽、未访茆庵,正藜杖泥松,芒鞋尘软。”此句点题,是诗人在春日里去探访那片山林,但未找到茅屋(茆庵),而是拄着拐杖踏在山间小路上。

“百级岩根,幸腰足、自来清健”。上句说山路崎岖,下句说自己行走自如,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达摩罗汉。”“拜”即指参拜,“一十六丈”指佛寺,“金容”“罗汉”指佛。这两句写参礼佛寺,见到佛像,并由此而联想到历史上的达摩和金容佛。

“愔愔禅房昼掩。在薜萝深处”,“愔愔”指静谧,“薜萝”是一种草本植物。这句写禅室静谧,深藏于薜萝之中。

“取几多、拴帚棕毛,且揩藓披岚”,这一句写僧人正在清理打扫寺院中殿堂的尘埃。

“移坐梵楼,面山展宴,尝斋馔。”“梵楼”是寺院的楼上,“展宴”指设宴招待客人,“尝斋馔”是指品尝素食。这里描写了参拜佛寺后,僧人们正在楼上设宴,准备招待远方来的宾客。

“归也蒲牢乍吼,暮烟撩乱。”最后一句写诗人离开后,突然听到蒲牢兽鸣叫,傍晚的山色被烟雾笼罩。

【答案】

译文:

春光明媚,我来到骀崖山。看到杂花生在树下,香气随着山路转来。为了探寻幽深的地方,没有找到茅屋(茆庵);只好拄着拐杖在山间小路上漫步,穿着湿漉漉的衣服,脚底沾满尘土。沿着山势向上走,终于到达山顶上的一座古庙。庙里供奉着佛像和罗汉像。

我在寺庙的禅房中静坐,那里有碑文被风化漫漶,难以辨认。我拿起扫帚,用棕毛刷去碑上的污垢,然后擦拭石壁上的苔藓,搜寻着残存的篆书文字。然后坐在高高的楼上,面对大山,摆开宴席,品尝着素食。当太阳西沉的时候,忽然一阵雷声轰鸣,傍晚的山色被烟雾笼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