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柴门槐影护。只合幽人住。篱落带斜阳,一架蔷薇,习习香风度。
绿阴碧藓开樽处。客醉忘归去。远树杜鹃啼,溪静林深,疑是江南路。
【解析】
“临水柴门槐影护”一句,写诗人的居处。临水而建的草堂,门前种着几棵槐树,它们的影子在水面上晃动,仿佛是护卫着诗人的家似的。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的居处环境幽静、雅洁。
“篱落带斜阳,一架蔷薇,习习香风度”一句,写诗人欣赏蔷薇的情景。篱笆旁生长着一排蔷薇,蔷薇花散发着阵阵清香。这句诗中,“篱”、“落”、“架”、“蔷薇”都是名词,而“带”、“度”都是动词,而且连用,使全句读上去节奏感很强。
“客醉忘归去”一句,写诗人与朋友饮酒赏花,直到日暮时分才意犹未尽地告别。“客”指诗人自己和朋友。“忘”是忘记的意思,“归去”即返回。“只合”即只适合、只应当,这里指诗人与友人相约共度良宵。
“远树杜鹃啼,溪静林深,疑是江南路”一句,写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忘记了归途。“远树”指远处的树木,“啼”是鸟叫,“疑是”即怀疑好像。“江南路”指的是作者家乡的路。这句诗的意思是:远处的山岭上杜鹃鸟鸣声声,溪水清澈宁静,林木茂密幽深,我仿佛在误入江南的故乡路上。
【答案】
译文:
临水草堂前,几株高大的槐树在夕阳下的影子里摇曳。篱笆旁边生长着一排蔷薇,蔷薇花散发出阵阵的芳香。
酒席上的绿荫和碧藓开满了杯盘之处,我和朋友都喝得酩酊大醉,忘了回家。远处山峦之上杜鹃鸟鸣叫着,溪流平静,林木繁密幽深,我仿佛误入了江南故乡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临济村赏蔷薇的情景。词人以白描的手法写景,清新明快,生动传神。
词的上片,从空间着笔。开头二句写居处的环境。临水而筑的草堂,门前有槐树数株,其影子映在潺潺的流水之上,犹如卫士一般守护着草堂。这种环境,给人以幽静之感。接着描写蔷薇,这是词人赏花的对象。词人先写蔷薇架,再写蔷薇花,最后才点出蔷薇架下还有一片绿阴。这样层次分明,有条不紊,使人感到十分清晰。这三句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它由远及近地勾勒出了居处的环境,为下面赏花作了铺垫。
下片,从时间着笔。三四两句写观赏蔷薇的时间、心情。“篱落带斜阳”,说明是在傍晚时分;“一架蔷薇”,说明蔷薇架上长满了蔷薇花。“习习香风度”,形容花香浓郁。这三句描绘出一幅晚春时节,夕阳西坠,蔷薇架上满是香气四溢的蔷薇花图,表现出了词人赏花时的愉快心情。
五六两句写酒醉后的情景。“客醉”表明词人在赏花时已经喝得大醉。“忘归去”说明词人在醉酒之后,已忘却了回家的事。“远树啼”三字,既写出了杜鹃鸟叫声的远近,又写出了词人听到杜鹃声而产生幻觉,仿佛误入江南故乡的感觉。
这首词写得自然真切,不加修饰,没有过多的雕琢,但意境却十分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