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境茫茫,前尘寂寂,连宵梦也无踪。岁转星回,惟听爆竹声中。最难抛却心头事,望仙山、缥缈云蒙。叹飘蓬。憔悴形容,两耳龙钟。
不知何日方归也,盼儿曹鸾辇,早驾长空。膝下承欢,晨昏奉母琼宫。从今可与天同寿,岂恋他、世俗尘封。五更风。欹枕思伊,寂寞帘栊。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①“前尘寂寂,连宵梦也无踪”意思是:往事如烟,连宵的梦境也消失无踪。
②“岁转星回,惟听爆竹声中”意思是:时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只听见炮竹声响彻云霄。
③“最难抛却心头事,望仙山、缥缈云蒙”意思是:最难摆脱的是心中的事,望着仙山,只见云雾缭绕。
④“叹飘蓬。憔悴形容,两耳龙钟”意思是:感叹自己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憔悴不堪,形容衰老,双耳重听。
⑤“不知何日方归也”意思是:不知道哪天才能回来啊!
⑥“膝下承欢,晨昏奉母琼宫”意思是:我膝下有个女儿,早晚侍奉母亲在华丽的宫殿内。
⑦“从今可与天同寿,岂恋他、世俗尘封”意思是:从此可以和天地一起长存了,哪里还留恋那世俗尘封的东西。
⑧“五更风。欹枕思伊”意思是:五更时分,我倚枕思念你。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①“幻境茫茫,前尘寂寂,连宵梦也无踪”三句,诗人以梦幻般的笔法,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幻境”,指现实,诗人把现实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快和失意说成是幻觉,从而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愤。“前尘寂寂”,指过去的一切全都消逝无踪,诗人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和追求都化成了泡影,因此感到失望和空虚,甚至产生了绝望。“岁转星回”,诗人以“星回”比喻岁月匆匆流逝,“转”字写出了时间推移之快,而“唯听爆竹声中”则表现出除夕之夜的热闹景象,诗人以热闹的爆竹声来衬托自己心中的寂寞和惆怅之情。
②“最难抛却心头事,望仙山、缥缈云蒙”两句,诗人以“心头事”指代自己仕途上的坎坷不平,用“仙山”“缥缈”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理想,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任用的心情,但这种心情又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朝政黑暗,政治上没有出路。
③“叹飘蓬。憔悴形容,两耳龙钟”三句,诗人通过自比“飘蓬”、“憔悴”、“两耳重听”,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一生潦倒的境遇,同时也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仍想有所作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飘蓬”,喻指流落无依的人;“憔悴形容”,形容自己身体瘦弱;“龙钟”,指耳朵不好使,这里指年老。
④“不知何日方归也”一句,诗人以设问的形式,抒发了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何时归”既指归隐山林,也指回归朝廷,但无论是归隐还是入仕,都只是诗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当时社会环境恶劣,官场腐败,诗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⑤“膝下承欢,晨昏奉母琼宫”两句,诗人以自己的女儿代替自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女儿的关爱和期望。“膝下承欢”,即子女在父母膝前承欢撒娇;“晨昏奉母”,即子女早晚侍奉父母。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之中,仍然不忘孝敬父母、关心子女的高尚品德。
⑥“从今可与天同寿,岂恋他、世俗尘封”两句,诗人以设问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世俗名利的看法,认为只要能够与天地共存,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世俗功名利禄。“天同寿”,指与天地并存;“岂恋他”,意为哪里还留恋世俗名利;“尘封”,指被世俗名利所束缚。
⑦“五更风。欹枕思伊”两句,诗人以五更风为媒介,抒发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五更时分,风大得很,诗人倚枕而睡,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思念不已。
【答案】
(1)幻境茫茫,前尘寂寂,连宵梦也无踪。岁转星回,惟听爆竹声中。最难抛却心头事,望仙山、缥缈云蒙。叹飘蓬。憔悴形容,两耳龙钟。
何处?不知何日方归也?膝下承欢,晨昏奉母琼宫。从今可与天同寿,岂恋他、世俗尘封。五更风。欹枕思伊。
(2)①幻境茫茫,前尘寂寂,连宵梦也无踪。(幻境茫茫,指现实;前尘寂寂,指过去的一切全都消逝无踪)
②最难抛却心头事,望仙山、缥缈云蒙。(心头事:指自己仕途上的坎坷不平)
③叹飘蓬。憔悴形容,两耳龙钟。(飘蓬:喻指流落无依的人;憔悴形容:形容自己身体瘦弱;两耳龙钟:指年老体衰)
④不知何日方归也,盼儿曹鸾辇,早驾长空。(何日方归也:指归隐山林或回归朝廷;儿曹:儿女)
⑤膝下承欢,晨昏奉母琼宫。(膝下承欢:子女在父母膝前承欢撒娇;晨昏奉母:子女早晚侍奉父母)
⑥从今可与天同寿,岂恋他、世俗尘封。(天同寿:指与天地共存;岂恋他:意为哪里还留恋世俗名利;尘封:指被世俗名利所束缚。)
⑦五更风。欹枕思伊。(五更风:五更时分,风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