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天寒翠袖。秋思年年依旧。桐叶舞西风。乱烟中。
十二阑干凭遍。底事离怀难遣。愁绪上眉峰。忆无穷。
昭君怨
日暮天寒翠袖。秋思年年依旧。桐叶舞西风。乱烟中。
十二阑干凭遍。底事离怀难遣。愁绪上眉峰。忆无穷。
注释:
- 昭君怨:一种词牌名,多用来表达女子的离愁别恨。
- 日暮天寒翠袖:形容女子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绿色的袖子(翠袖)感到格外冷清和凄凉。
- 秋思年年依旧:每年的秋天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 桐叶舞西风:梧桐树叶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跳舞。
- 乱烟中:指烟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十二阑干凭遍:在栏杆上徘徊、凭栏远望。
- 底事离怀难遣:为什么会有离别的情怀难以排解?
- 愁绪上眉峰:悲伤的思绪爬上了眉头。
- 忆无穷:回忆的事情没有尽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抒发离愁别绪的作品。诗人以“昭君怨”为题,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日暮时分,感受到寒气袭人,看到秋天的景象,以及在长廊上徘徊的场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传达出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第一句“日暮天寒翠袖”,开篇便渲染出一种凄冷的意境,翠袖代表着女子的装扮,而“日暮天寒”则直接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天色已晚,气候寒冷。这种环境背景使得女子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第二句“秋思年年依旧”,延续了首句的意境,表达了女子每年到了秋天都会产生相似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重复,暗示了女子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之间的矛盾。
第三句“桐叶舞西风”,通过桐叶被风吹动的画面,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动荡不安。西风通常被认为是悲伤和离别的象征,因此这里也暗示了女子即将面临的离别之苦。
第四句“乱烟中”,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模糊不清,给人一种迷茫和不确定的感觉。这种环境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氛围。
第五句“十二阑干凭遍”,表现了女子在长廊上的徘徊,可能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安心的地方,也可能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孤单。
第六句“底事离怀难遣”,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强烈的离愁别绪难以驱散。这个问题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最后一句“愁绪上眉峰”,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女子心中的忧愁如何变得如此之重,以至于连眉头都为之紧锁。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入挖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忧伤的女子形象,并展现了她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女子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