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童试问江头路。随碧柳、寻君去。小艇轻轻长数武。江流忽断,一山横阻。山外桃花浦。
桃花浦上多渔父。联袂渔娃恰三五。何地是君招隐处。满林幽竹,一洲芳杜。还过洲边渡。
【注释】
携童:带着孩子。青玉案:词牌名。访旧:访问故旧。江头路:指江边的路。碧柳:绿柳。联袂:衣袖相结。渔父:打鱼人。招隐处:隐居的地方。幽竹、芳杜:幽深的竹林,芳香的杜若。还过:经过。
【赏析】
此首词是作者在游杭州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词中以“携童试问江头路”开篇,点明此行的目的,即去访一位老朋友。然后通过写景来渲染气氛。“随碧柳、寻君去”,描写作者随着碧柳一路寻访的情景。“小艇轻轻长数武”一句,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故人之居可能离此处不远。接下来“江流忽断”两句,描绘了故人家的所在位置,突出了其隐蔽的特点:“山外桃花浦”一句,又为下文引出故人的隐居之地做好了铺垫。
接着词人又写到“桃花浦上多渔父,联袂渔娃恰三五。”这里,词人将视线由远及近地移至桃花浦边,发现渔夫们正在忙碌。“联袂”一词写出了他们劳作的样子,而“渔娃”二字则让人联想到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何地是君招隐处”一句则是词人对朋友隐居之地的好奇与向往。“满林幽竹,一洲芳杜”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隐居之处的美景,同时也表明了友人隐居之所环境优美,远离尘嚣的特点。
词人写到“还过洲边渡”,意味着自己已经走过了友人居住的岛屿,来到了江边,准备返回。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