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凉风喜,吴娘暮雨愁。便将菱角作鸡头。同是江湖一派要相调。
黑毡充贵少,缟袂备歌喉。短衣匹马不公侯。莫道楚人从昔是猕猴。
【注释】
越女:越地女子。凉风喜,即“凉风起”,凉爽的风起。吴娘:吴地方的女子。暮雨愁,即“黄昏雨”,黄昏时分细雨绵绵。菱角:菱叶,菱叶像鸡头那样长。鸡头,这里代指酒杯。江湖:泛指水乡一带,也泛指各地。调,调和,比喻应酬。黑毡:指黑色丝制的坐垫。贵少:贵族子弟。缟袂:白色丝制的衣服。歌喉:歌唱的声音。短衣匹马:身穿短衣,骑一匹好马,意谓出行时衣着轻便,骑马快行。公侯:旧时封爵名。楚人:楚国人,这里用楚国人自比。猕猴:猕猴,猴子的一种,这里比喻自己不高贵。
【赏析】
这首词写越中女子在江南水乡的生活。
词的上片写越中女眷在水乡的闲适生活。首句“越女凉风喜”是说越女们喜欢凉爽的风。这凉风起,自然使人感到舒畅愉快,于是她们就乘机开怀畅饮起来。第二句“吴娘暮雨愁”,则点出时间是在黄昏时分,细雨连绵,而越女们并不因此感到忧愁。这两句通过对比反衬手法,写出了越中女眷们的爽朗性格和豁达胸襟。“便将菱角作鸡头”,“菱角”,即菱叶,菱叶像鸡头那样长,所以用来比喻酒杯。第三句“同是江湖一派要相调”,是写越中女眷们在江边水乡的生活。这里的“一派”,指一片水网地带,也就是江湖地区。越中女眷们生活在水乡,与水为邻,与鱼鸟为伴,过着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要相调”,意为相互协调,相互融洽。这两句是说她们在这里过着愉快的生活,彼此关系融洽,互相配合,如同一曲和谐美妙的田园小曲。
词的下片写越中女眷们对贵族子弟的接待和对待态度。第四句“黑毡充贵少”,写越中女眷在接待贵家子弟时使用的坐垫。“黑毡”,即黑色丝制的坐垫,贵家子弟多用它来铺座席,以示尊贵。第五句“缟袂备歌喉”,写越中女眷们在招待贵家子弟时,身着洁白的丝衣,准备唱歌以侑酒。“缟袂”,即白色的丝衣,这里指衣服。第六句“短衣匹马不公侯”,是说她们穿着短衣,骑着良马去迎接贵家子弟,而不像那些没有教养的人那样,一进门就高谈阔论。第七句“莫道楚人从昔是猕猴”,是说不要以为楚国人从前是猿猴,现在仍是猴子一样低贱。“楚人”二字,既指楚国人,又暗指自己的祖先,意思是说自己并不是低贱之辈。
这首词描写了越中女眷们闲适、快乐的生活。她们在水乡过着自己的田园生活,与鱼鸟为伴,与山水交融,悠然自在,无忧无虑,过着闲适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的,而是一种积极、有为之生活。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越中女眷并非低贱,而是有着闲适、快乐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