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风饮露,不为谋生计。知道皮囊本来赘。问如何、一片悽婉声情,浑不似、春鸟歌喉流丽。
几年孤愤在,沈蛰空山,惟爱绿阴覆檐际。已万事会心,科睡方酣,竹床清、柴扉教闭。但博得、一时懒虫名,又不合、人闲尚留残蜕。
【注释】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双调,九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叠三平韵,两叠一入韵或两叠二平平韵。
蜕园:作者的别墅。
餐风饮露:吃露水、喝寒风,形容清高不仕。
皮囊:人的躯壳。
悽婉声情:凄楚而悲凉的声情。
春鸟歌喉流丽:指春天里鸟儿唱出的歌声,歌声清脆悦耳。
几年孤愤(fèn)在:多年怀有忧愤之情。
沈蛰空山:隐于山林之中。
绿阴:浓密的树荫。
会心:领会心意。
科睡方酣:正睡得香甜。
博得:博得美称。
残蜕:残余的皮毛。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作者此时已经五十岁了。此词以“蜕园”为题写景抒情,抒写了他隐居生活的感受和心情。全词意境幽雅,格调清新,风格与《卜算子·咏梅》相近。
上阕起首二句点明自己不慕名利、不图享受,不求官位。“知道皮囊本来赘”,意思是知道自己的肉体只是一副多余的皮囊,没有用。“问如何、一片悽婉声情,浑不似、春鸟歌喉流丽。”意思是不知道为何我的凄凉哀婉的情怀和那如春鸟般清脆悦耳的歌喉相比起来显得逊色多了。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清高,但是凄凉感伤之情并不比春天里鸟儿唱出的美妙动听的歌喉差。这两句中用了一个比喻:“悽婉声情”,意思是自己的凄凉感伤之情。
下阕写自己隐于山林,自得其乐,无忧无虑。“几年孤愤在”,指的是作者长期怀有忧国忧民的愤慨。“沈蛰空山”,意思是隐居在空寂深山之中。“惟爱绿阴覆檐际。”意思是只喜欢绿荫遮盖着屋檐。这两句写自己独处山林,只有绿荫遮护着屋檐,自己一个人过着闲适的生活。“已万事会心,科睡方酣,竹床清、柴扉教闭。”意思是一切事情都已领悟明白,现在正睡得香甜,竹床清爽,柴扉紧闭。这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状态,即一切的事情都已经明了,现在正在安静地熟睡。“但博得、一时懒虫名”,意思是只求得到一个懒惰虫的名声。“又不合、人闲尚留残蜕”,意思是又不合时宜地还保留着旧日的皮毛。这两句意思是只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种悠闲自在的心态,不被人注意而已。
这首词语言平淡自然,风格清远,表达了词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