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篱笆,羝羊角痒。才穿寸许便成丈。茅山山上放悲声,恰闻沧海春潮声。
百尺石帆,凌风何往。有人柳外敲孤桨。张公吃酒李公颠,江头枉渚真成枉。
《踏莎行·枉渚》
原文:
一带篱笆,羝羊角痒。才穿寸许便成丈。茅山山上放悲声,恰闻沧海春潮声。
百尺石帆,凌风何往。有人柳外敲孤桨。张公吃酒李公颠,江头枉渚真成枉。
注释与译文:
- 篱笆(Líbɑ):指田间的篱笆,用来圈养家禽或保护作物。
- 羝羊角痒(Dīyáng jiǎo yǎng):形容动物因为发痒而表现出的动作,此处用来形容内心的不安和渴望。
- 才穿寸许便成丈:原本只有一寸长,一旦穿过去就变成了一丈长。比喻事物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结果之间存在巨大的变化。
- 茅山(Máoshān):地名,可能是作者家乡附近的一个山。在这里,它象征着一种情感或思绪的寄托之地。
- 放悲声(Fàng bēi shēng):发出悲伤的声音,形容内心充满悲哀和忧愁。
- 沧海春潮声(Cāng hǎi chūn cháo shēng):大海在春天涨潮时的声音。此处借指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也暗喻人生起伏不定。
- 石帆(Shí fán):指船上的石帆,通常用于帆船以提供额外的动力。此处象征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 柳外敲孤浆(Liǔ wài qiāo gū jiāng):在杨柳树外敲击独行的船桨声。形容孤独或寂寞中前行的情景。
- 张公吃酒李公颠(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diān):形容两个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做出相似的举动,这里可能暗示着某种社会现象或讽刺。
- 江头枉渚真成枉(Jiāng tóu wǎng zhě zé zhēn cháng wǎng):表示在江头的枉渚(虚构的地方名)上,所做的事情完全徒劳无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篱笆”、“羊角痒”等意象,不仅形象生动,也隐喻着人生的起落和变迁。特别是“才穿寸许便成丈”的句子,寓意深远,表达了从微小到伟大、由弱变强的哲理。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