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间茅屋临溪路。无人小艇从人渡。一望野桥烟。陶家种秫田。
午前风日暖。几路腰镰缓。短帽窄衫人。招呼三两声。

【注释】

①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本名子夜,取其声之缓急高下,如梦初觉、似歌似吟之意。又名“子野”、“重叠金”。双调六十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六句三平韵。

②茅屋:草棚子。

③无人小艇从人渡:没有人的小船随同人一起过河。

④一望野桥烟:远望着野桥上的烟雾。

⑤陶家种秫(shú)田:陶家的稻田。

【赏析】

《菩萨蛮·观稼》是宋代诗人苏辙的诗作。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村丰收的景象。开头四句,写农夫驾着小船在溪边劳作,远处的田野里炊烟袅袅;午前风日暖,农人们挥镰收割,短帽窄衫的农夫们相互招呼,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数间茅屋临溪路。无人小艇从人渡。”首句点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即在溪边,在无人的小船上。“数间茅屋”说明居住环境简陋,“无人小艇”表明农事繁忙,无暇他顾,而“从人渡”则说明农事活动是集体进行的,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产关系和社会习俗。“一望野桥烟。陶家种秫田。”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景色,远处的野桥上飘起缕缕炊烟,近处是一片正在种植的庄稼地。“陶家种秫(shu)田”,说明这是在农村,“秫田”即高粱地。这里既写出了当地的农作物,也写出了当地农村的生活特点。“午前风日暖。几路腰镰缓。”第三、四句写农忙中的情景,天气晴朗,阳光和煦,农民们都在忙于劳动。他们挥动镰刀,割麦子的动作慢了下来,这表现出了农民们的勤劳和辛苦。最后两句写农忙过后的情形:“短帽窄衫人。招呼三两声。”农民们脱下了短帽,换上了宽袍大袖的衣服,聚在一起,一边休息一边谈笑,不时传来一两声招呼声。这两句描写的是农闲时的生活情景,与前面的劳动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农忙的午后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