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塞雁横空去,天边几声凄恻。水乱蘋洲,沙翻蓼叙,都是异乡风色。无边萧瑟,听带起秋声,淮南江北。残月空林,行人一宿愁暗绝。
年年此时浪迹,惯连营戍鼓,长城秋笛。一样天涯,何堪送尔,满地江湖风急。高楼寂寂,正酒醒残更,梦回江国。露冷灯昏,听胡笳怨拍。
齐天乐·秋雁
晚来塞雁横空去,天边几声凄恻。水乱苹洲,沙翻蓼叙,都是异乡风色。无边萧瑟,听带起秋声,淮南江北。残月空林,行人一宿愁暗绝。
注释:晚来,傍晚时分。塞雁,关塞上飞来的大雁。横空去,高高地飞往天空。几声凄恻,形容声音凄切悲凉。苹洲,泛指岸边的芦苇丛。沙翻蓼叙,沙石翻腾如蓼草排列有序。都是异乡风色,这里指的是雁过的地方,是异乡。萧瑟,形容风雨凄凉,也形容声音凄凉。听带起秋声,听着秋天的声音传来。淮南江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残月空林,月亮映在空旷的树林中。一宿愁暗绝,一整夜的忧愁都消失了。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以“秋”字为脉络串联起来,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词中先描写了塞上的秋天景象:晚风送来了塞外大雁南归的哀鸣声,那声音似乎充满了离愁别绪。接着,词人又描绘了塞北秋天的自然景色:江面波涛汹涌,岸边的芦苇被秋风吹得东倒西歪,一片萧瑟。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荒凉寂寥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秋天的寒冷和孤寂。
尽管塞北的秋天如此凄凉,但词人并没有因此陷入无尽的愁绪中无法自拔。相反,他反而用一种超然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他注意到了秋天的另一种景象——残阳如血,落霞与孤鹜齐飞。这里的“残阳”、“落霞”与“孤鹜”都是秋天的典型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
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他通过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异地生活的厌倦进行了对比,从而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种对比使得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使得整首词更具深度和内涵。
这首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和形容词,使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同时,词中还运用了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更具艺术感染力。例如,将大雁比作“横空去”的旅人,既形象地描绘出了大雁飞行的姿态,又赋予了它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感。再如,将秋天的景色比作一幅画卷,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感慨和期待。
这首词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词中的意象较为丰富,既有具体的景物,也有抽象的概念。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画面。其次,词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派的激昂慷慨,又有婉约派的细腻委婉。这种风格使得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表达,又有优美的艺术表现。最后,这首词还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词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使得整首词的主题更加鲜明;另外,词人也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运用,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