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函睡蝶,化瘦影飞来,晚凉琼岛。乱山翠绕。记当年倦旅,石梁慵眺。梦入天台,不辨云深路窈。镜波照、正月满兔辉,风露寒峭。芳事知未了。
有洞开桃花,对人含笑。佩环韵悄。听霓裳夜咏,玉真归早。怨煞溪流,暗促霜华鬓老。卧游到。问苍苔、可留鸿爪。
扫花游题罗镜泉“琼台梦月图”
枕函睡蝶,化瘦影飞来,晚凉琼岛。乱山翠绕。记当年倦旅,石梁慵眺。梦入天台,不辨云深路窈。镜波照、正月满兔辉,风露寒峭。芳事知未了。
有洞开桃花,对人含笑。佩环韵悄。听霓裳夜咏,玉真归早。怨煞溪流,暗促霜华鬓老。卧游到。问苍苔、可留鸿爪。
【注释】
- 枕函:枕头。
- 梦入天台,不辨云深路窈:梦中进入仙境,却分辨不清山路的深远幽深。
- 镜波:水面如镜。
- 玉真:仙女名。
- 苍苔:青绿色的苔藓。
- 鸿爪:鸿雁的足迹。
赏析:
《扫花游·题罗镜泉“琼台梦月图”》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为题画词。上片写画中景象,下片写观画的感受。
上片写景,以清丽之笔描写出画面的静谧、优美,并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手法,使画面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生动的表现力。开头三句写画中景象:在枕函之中沉睡着蝴蝶,它化作瘦弱的影子飞来,在晚凉的琼岛上飘荡。“乱山翠绕”,点出画中的环境;“梦入天台”,则写出了画中的意境,使人觉得画中所展现的是一种空灵的境界。“不辨路窈”,既形容了山路曲折深奥,又暗示出画意的高远。“镜波照、正月满兔辉”,则写出了画面的明丽、清澈。“风露寒峭”,则写出了画境的清冷、幽美。最后三句,作者从画外生发联想,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出画中的景物:“有洞开桃花,对人含笑。”这是一幅充满春意盎然的画面;“佩环韵悄”,写出了画中所表现的女性的美丽、优雅;“听霓裳夜咏,玉真归早”,则写出了画中所展示的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的景象。
下片写观画的感受和联想。“怨煞溪流”,则是作者由画中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愤懑之情。“暗促霜华鬓老”,既是观画后的联想,也是作者由现实而产生的感慨。“卧游到”,则写出了观画后产生的遐想和幻想。“问苍苔、可留鸿爪”,则是观画后所产生的疑问和思索。
全词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