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星黄,一弯月淡,晓寒庭宇。疏帘掩映,望里迷蒙轻雾。数梵钟、百八声残,窗纱明灭兰釭炷。看朦胧似暝,有谁解领,这般清趣。江渚。
舣舟处。记茗碗追凉,荷筒捐暑。东风微白,略辨眠鸥沙路。惜清游、那似伊人,啼襟更湿沾衣露。向长亭、为我销魂,目断愁天苦。
【注释】:
琐窗寒:词牌名,又名“秋蕊香”、“绿芜城”等。双调,一百零八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晓色:指清晨的景色。
星黄:星星点点的黄色。
月淡:月亮的颜色。
疏帘掩映:形容窗外景色迷蒙朦胧。
兰釭炷:点燃的灯芯。
暝:黄昏。
江渚:江中的沙洲。
舣舟处:停船的地方。
清趣:清爽、幽远的情趣。
茗碗追凉:用开水沏茶以取其凉气。
荷筒捐暑:将荷叶当扇子来避暑。
微白:微风轻轻吹拂。
伊人:情人。
销魂:极度悲伤,心如刀割的感觉。
愁天苦:愁云惨雾,忧愁之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晨景和离愁的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起首二句点时令在早晨,“晓色”二字是全篇的总题,以下即从景物着笔。“几点星黄”,是日出时分天空中几颗星星还带着黄色;“一弯月淡”,是月亮已由半圆变成半月,颜色也由黄而淡了。这两句写景虽只是短短几个字,但写得十分传神。因为“星黄”与“月淡”都是用色彩来描绘天上的景物,所以这两句也可以理解为写天上的景物。“晓寒庭宇”,是说晨寒袭人,庭院空寂,没有人影。这就为下面写“疏帘”、“梵钟”作了铺垫。“疏帘掩映”,“望里迷蒙轻雾”,是说窗户上的竹帘儿疏疏落落,隐隐约约地遮住了外面的景物,透过窗户望去只见一片迷蒙的轻雾。这三句写景非常逼真。特别是“迷蒙”、“轻雾”两字,把晨景写得既清丽又空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到寒意袭人。“数梵钟、百八声残”,写僧人敲钟打鼓,声声入耳,但声音已经渐渐地稀少了。这两句写僧寺晨钟暮鼓之声,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清寥。“窗纱明灭兰釭炷”,是说窗纱随风飘动,时而明亮,时而昏暗,而点燃在窗内的香火则忽明忽灭。这一景象与前两句所描写的景象相映成趣,使整个画面显得更为空灵、清幽。“看朦胧似暝,有谁解领”,写词人看到这一切觉得好像到了傍晚,但究竟是不是傍晚呢?没有人能够解释得出。这一问虽然很平常,却能引起人们对时间推移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惆怅、空虚之感。“这般清趣”,是说这样美好的景致只有自己一个人欣赏,真是令人感慨系之地清幽、寂寞!“江渚”三句写词人乘小船到江中小洲去游赏的情景。“舣舟处”,是说船停泊的地方;“记茗碗追凉”,是说曾在那里喝茶消暑;“荷筒捐暑”,是说曾用荷叶扇子来驱赶暑气;“东风微白”,是说微风轻轻吹拂着水面,可以看见一些白色的水波;“略辨眠鸥沙路”,是说略略辨认出几只鸥鸟在沙滩上休息。这些描写都极其生动,充分表现出词人游赏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惜清游、那似伊人,啼襟更湿沾衣露。”这里化用了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句子,意思是说自己多么希望有情人陪伴,一起享受这样的清游啊!可惜这样的良辰美景只有自己一人独赏,而且连恋人也没有见到,只好让衣襟上沾满了露水。“向长亭、为我销魂,目断愁天苦!”这里化用了柳永《雨霖铃》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句子,意思是说,在长堤之上送别,我为你的离去而黯然销魂,愁绪难耐。结句化用王昌龄“不如广陵散”(《夜听胡笛》)及李益《从军北征》诗句的意思,意思是说,你就这样无情地离开我而去。“销魂”一词本义指灵魂离开身体而死去,这里用得极为贴切,写出了作者离别时的悲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