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三春斗艳阳,翻从九日傲清霜。
料应久厌繁华境,欲伴东篱晚菊香。

【注释】

九日:即重阳节。庭菊未开:庭上的菊花还未开放。桃花反盛放异而索句得七绝四章:因为桃花盛开,所以作者想写七绝诗来抒发感情。但取协韵不分次第也:只是选取与诗句相谐的韵脚,不讲究词序。三春:指春天三月,这里代指春天。斗艳:争着显示艳丽。清霜:指秋霜。料应:料想。繁华境:繁华热闹的环境。东篱晚菊香:在东边的篱笆旁欣赏晚开的菊花。

赏析:

这首七绝以赞美重阳节的菊花为主调,同时寄寓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慨。全篇构思新颖,意境高远,语言精炼,富有哲理。

“九日庭菊未开桃花反盛放异而索句得七绝四章”。首句点明了时令——重阳;第二句写出了景物——庭上之菊尚未开花,而庭院之中的桃花却竞相绽放,显得特别鲜艳。“异而索句”表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与众不同的,他想通过这首诗表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接着,诗人运用“但取协韵”、“不分次第”等词语,表明自己写作的态度是随意的、不拘小节的。这种独特的创作态度正是诗人追求自由、独立个性的表现。

“不向三春斗艳阳,翻从九日傲清霜”。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桃花与菊花的不同之处,突出了菊花的高洁和坚韧。它既没有像其他花朵那样在春天争相斗艳,也没有像其他花卉那样在夏天躲避阳光。相反,它选择在秋天傲视寒霜,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风采。这种品质正是诗人所推崇的。因此,诗人用“不向”和“翻从”两个副词来强调自己的选择,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态度。

“料应久厌繁华境,欲伴东篱晚菊香。”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菊花能够忍受繁华世界的诱惑,远离喧嚣,独自生长在东边的篱笆旁,享受着晚秋的宁静。而这种宁静正是人们所向往的。因此,他渴望能够像菊花一样,远离尘世的纷扰,过上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

整首诗以赞美重阳节的菊花为主题,通过对桃花与菊花的不同表现方式的描写,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即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远离喧嚣的世界,享受宁静的生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