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筝柱金雁飞。晚妆慵、云髻半颓。甚黄昏、朱帘犹卷,待衔花、双燕未归。
起看新月西廊下,被东风、吹冷画衣。慢兜回、茜窗深处,熨泥金、裙带写诗。

【注释】

绣衾:指绣花的绸被。

十三筝柱:形容弦乐器的十三根柱上所装饰的琴柱。古时筝有十三柱,筝柱用金装饰。

晚妆慵:晚妆未梳好、懒理妆。

甚黄昏、朱帘犹卷,待衔花、双燕未归。

甚(发语词)黄昏、朱帘犹卷,等衔着花朵回来的双燕子还未归来。

起看新月西廊下,被东风、吹冷画衣。

起来看到新月儿在西厢廊下,被春风一阵阵地吹冷了画衣。

慢兜回、茜窗深处,熨泥金、裙带写诗。

慢慢地转回,穿过茜色的窗户深处,把熨烫过的泥金裙带写成了诗。

【赏析】

这首词是描写闺中女子对恋人的怀念和相思之情的。全词以“绣衾”为线索,从晚妆写到深夜,由室内写到室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将女主人公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意写得细腻入微,生动感人。词中还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心情,如新月初上的景色,风送春寒的画面,都是她内心情感的反映。

上片写女主人公的晚妆。开头两句写女主人公在晚妆尚未梳好的慵懒之中,倚枕无聊,便起身到院子里去观望天边。“晚妆慵”三句是说女主人公在庭院里徘徊了很久,一直看到天边出现了明月,才想起要回到房中去。这几句写得很简炼,却很传神,既写出了她内心的闲愁,又写出了她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换头三句写她看到双燕还没有回家,更加增添了她的寂寞和惆怅。这两句中的“晚妆慵”也与前面的“起看新月西廊下”相呼应,表现出女主人公在孤独寂寞的晚妆之后,又因思念而感到更添愁绪。

过片两句是说她起来之后,看到新月儿挂在西厢廊下,觉得有点冷,于是披上衣服走到户外去走走。“起看”二字点明女主人公是在起坐之后的行动。“被东风”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室外走着走着,忽然感觉到一阵春风送来了寒意,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于是赶紧裹紧衣裳,回到屋里去了。这里虽然只写到女主人公裹衣这一细节,但读者可以想象她当时是多么的凄然和无奈。“慢兜回”三句是说女主人公走回屋内,看到窗子外面一片漆黑,只有茜色窗户透进一些月光来,她便把灯捻得紧紧的,把泥金的裙子带子拿来写诗。这句写得很细致,不仅写出了她的寂寞和无聊,而且表明她在等待心上人的归来。

结尾三句写女主人公在等待心上人的过程中,心情越来越烦闷,终于忍不住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这里的“慢兜回”三字很有分量,它说明女主人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慢兜回”,不是慢慢走回去的意思,而是形容她心里急迫不安,一边写着诗,一边走回屋内。“茜窗”两句则是说,她把写诗的纸条贴在茜色的窗子上,希望心上人能够看见,从而得到一些安慰。这两句写得很含蓄,既没有直接说出她的内心活动,也没有把全部感情都表达出来。

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典型性的闺秀形象。这个女子有着传统的美德——端庄贤淑,同时又有女性的柔情——爱恋心切。作者通过对这位女子的刻画,使这位女子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词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作者善于运用环境烘托人物心理的活动。如第三句中的“甚黄昏”,既交代了时间和季节,也暗示女主人公此时的心情;又如末三句中的“被”、“慢”、“茜”、“熨泥金”等词,都渲染出环境的清冷和幽静气氛,进一步反衬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感。其次,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变化。如第二句中的“晚妆慵”、“云髻半颓”,以及第四、五两句中的“朱帘犹卷”、“双燕未归”、“新月西廊下”、“东风”、“画衣”、“茜窗深处”、“泥金裙带写诗”。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反映了女主人公心情的发展过程。最后,作者还善于采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第五句中的“甚黄昏”、“朱帘犹卷”二句,表面上写的是女主人公看到的景物,实际上却是通过景物来间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