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韩潭,香径系马,当时芳树犹小。竹里听琴,桐阴阁盏,不信蓬山缥缈。珠字青笺,有谜语、云郎心照。十六年来,花枝历乱,看花人老。
渐觉尊前芳绪少。画梁畔、歌珠萦绕。绛树三生,青宁几世,感楚人怀抱。算樱桃、花上月,曾窥见、云屏歌笑。倦不成眠,乳鸦啼、纱窗又晓。

【注释】

来去韩潭:往来于韩地。韩潭:地名,指今山西永济县一带。香径系马:在芳香的小路旁系马休息。韩:古地名,今属山西永济市东南。

当时芳树犹小:当年这里还有茂盛的芳草树木。

竹里听琴:在竹林中听琴声。

桐阴阁盏:在梧桐树荫下摆下酒具饮宴。

不信蓬山缥缈:不相信蓬莱仙山高远渺茫。

珠字青笺:用珠子写成的字和青色的笺纸。

云郎心照:像云郎(即云安)一样明白我的心。

十六年来,花枝历乱,看花人老:指作者与韩湘分别已十六年,现在已是垂老之年了。

画梁:彩绘的屋梁。

绛树三生:绛树指丹桂树,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

青宁几世:青山是几代人的家园。青宁,青山绿水。

楚人怀抱:楚王的怀抱。楚人:指屈原。

算樱桃:算上樱桃花。

云屏歌笑:指《云谣集》里的《云谣》。

倦不成眠,乳鸦啼、纱窗又晓:夜深时因疲倦而睡不着觉,早晨被小乌鸦的叫声惊醒,看到窗户又破晓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首句起得极好,“来去韩潭”四字,把词人对韩湘的怀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韩湘是唐宪宗时的进士,曾在长安任太学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他为人耿直,不阿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臣李石。李石为了报复他,就派人将他押到韩州(今山西河津县)去。韩湘被押赴州时,从长安出发,一路上,他想到自己无辜受罪,不禁悲愤万分,于是吟诗道:“去国十年犹未还,高人功成归故乡;我行其野自惆怅,春草青青送马蹄。”韩湘一路走一路唱着这首《去乡曲》,终于在12年后,才被释放归家。此诗就是他在韩州所写。

词的开头二句说:韩湘离开长安来到韩州,一路上经过许多地方,有美丽的风景和繁华的城市,但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停歇的地方。词人想象韩湘在韩州的生活情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表现他对韩湘的思念之情。

下面几句词人描写的是韩湘在韩州生活的情景。在韩州,韩湘经常在一条芳香的小路上散步,有时就在小路边上拴住马儿休息。在小路上散步时,他听到有人在弹奏古琴,于是他就走过去欣赏那优美动听的曲子。他还在梧桐树下摆下酒具,饮酒作乐。这时,天上的星星好像也在为他伴舞,月亮好像也为他唱歌。这两句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把韩湘在韩州的生活环境写得非常美丽动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韩湘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词人描写韩湘在韩州的生活情景。韩湘在韩州已经生活了十六年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但是还没有回到故乡。词人用“花枝历乱”、“看花人老”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叹之情,同时寄托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抒怀词,也是一首借题发挥之作。词人以韩湘为题,通过对韩湘在韩州生活情景的描述,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词语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