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银床,阑干外、暮云千叠。凝望眼、一天凉露,断蝉悽咽。玉宇犹涵遥海雾,金风欲动高梧叶。更谁家、少妇倚楼时,闻孤笛。
杨柳岸,菱歌歇。摇落尽,江潭色。倩长绳难系,尽教虚掷。纨扇不须怜素影,银河亦自伤离别。问何人、吹彻玉笙寒,眉峰碧。

《满江红·立秋》:秋之思

《满江红·立秋》是南宋词人钱孟钿创作的一首词作,此词以“立秋”为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心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句“秋到银床,阑干外、暮云千叠”描绘出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色,银床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暮云如叠则让人联想到天空的广阔和深远。紧接着的“凝望眼、一天凉露,断蝉悽咽”,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传达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和对自然的感悟。

词中“玉宇犹涵遥海雾,金风欲动高梧叶”,运用了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将天边的云和风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与生命,表达了词人的感慨与忧愁。而“更谁家、少妇倚楼时,闻孤笛”则是从日常生活的层面入手,勾勒出一个寂静的夜晚,一个少妇在高楼倚栏远眺的场景。

接下来“杨柳岸,菱歌歇。摇落尽,江潭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倩长绳难系,尽教虚掷”,则流露出词人对于时光荏苒、美景易逝的无奈与哀叹。最后“问何人、吹彻玉笙寒,眉峰碧”以设问形式结束全篇,既表现了词人的深沉思考,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入刻画,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词人在艺术创作上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美,一种能够触动心灵的力量。这种力量穿越千年的时空,依然能在现代读者心中引起共鸣,引发思考。

《满江红·立秋》以其深邃的情感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大自然的壮丽风光还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深深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