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飞顿觉韶光尽。黄鹂相唤愁相应。凭栏徒倚不胜情,推妆镜。穿花径。花枝憔悴疑同病。
愁怀怕共东风竞。冉冉绿阴何骤盛。园林满目但伤神,春无剩。留难定。琴弦慵整人初静。

【注释】

花飞:形容春光易逝。顿觉:立刻感觉到。韶光:美好的时光,指春天。黄鹂:黄莺。相唤:互相呼唤。愁相应:忧愁相互呼应。凭栏:倚在栏杆旁。穿花径:走过花间小路。花枝:花木的枝条。憔悴:形容人或物枯瘦而衰败。同病:好像生了同样的病。

东风竞:与东风争胜。冉冉:缓慢的样子。绿阴:树木枝叶茂盛遮阴。何骤盛:怎么突然繁盛起来。留难定:留住很困难。琴弦慵整:弹琴时懒得整理琴弦。人初静:人开始安静下来。

【赏析】

《天仙子·送春》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暮春之景,抒发伤春之情;下片抒写惜春之意。全词语言明白晓畅,意境开阔,笔触细腻,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花飞顿觉韶光尽”,点明季节特征和作者的感受。“花飞”二字,以动衬静,渲染出一种暮春时节,落红飘零,芳草萋萋的景象,使人感到时光易逝,韶华不再。这两句既是写景,又兼抒情,寓有无限感慨。

三、四句承上启下,“黄鹂相唤愁相应”写因花飞而引起的内心愁绪。黄莺在林中啼叫,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这一句既承接了上文“花飞”,又引出下文“推妆镜”。推妆镜,即梳妆打扮照镜子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的情感赋予景物,使景物具有生命感。

五、六句写闺中女子对镜自顾,愁苦不堪。“推妆镜”,照得她心烦意乱,只好靠窗凭栏,长长地叹息:“穿花径,花枝憔悴疑同病。”这句写闺中人对着盛开的花朵发呆发愣,愁闷得如同得了重病一般。

七、八句写闺中人愁情不散,不愿与东风争春,怕它催开更多的鲜花,使她更添愁苦。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无情无思的东风人格化,表现了闺中女子不愿见到春天来临、春光易逝、春色易老的复杂心理。

最后两句写闺中人终于耐不住寂寞,放下梳妆,静静地弹奏起琴来。“琴弦慵整”,说明她心情烦躁,无心整理琴弦。“人初静”,则说明她弹奏完毕,心情也平静下来,进入了深深的沉思状态。

这首词写闺中女子的伤春情怀。上片描写暮春时节,百花凋谢,黄鹂相唤,女主人公推镜照面,不胜情牵。下片由花飞而触发伤春情绪,由伤春而想到青春难驻,青春易逝。结拍以弹琴收尾,寄希望于琴音能排遣心中的郁闷,表现了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